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52.36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報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為報答對方恩情而效力。《西遊記》第三○回:「想老沙跟我師父一場,也沒寸功報效。」《儒林外史》第三回:「我周進變驢變馬,也要報效。」
2.貢獻一己的力量給國家,以為效命。《文明小史》第四三回:「將來學成之後,可以報效朝廷。」《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少保若肯留在帳下效力,你也可以借此報效朝廷。」
3.以錢財賄賂他人。《官場現形記》第二六回:「上緊把銀子該報效的,該孝敬的,早些送進去。倘或出了缺,黑大叔在裡頭,就好替你招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酬答、回應。如:「報答」、「報酬」、「善有善報」、「知恩圖報」、「以德報怨」、「投桃報李」。
用有敵意的行動對付別人。如:「報復」、「報仇」。
告知。如:「報告」、「報信」、「報案」、「報佳音」。
信息。如:「情報」、「警報」、「捷報」、「快報」。
電報。如:「發報機」。
新聞紙或刊物。如:「日報」、「晚報」、「公報」、「報社」、「報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功用、成果。如:「效果」、「成效」、「功效」、「效益」、「效用」。
奉獻。如:「效忠」、「效勞」、「效命」。
模仿。如:「仿效」、「效法」、「效尤」、「上行下效」。
恬不知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元史.卷三四.文宗本紀三》:「中書平章朵兒(失)〔只〕,職任台衡,不思報效,銓選之際,紊亂綱紀,貪汙著聞,恬不知恥,黜罷為宜。」
枕戈待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朝的祖逖和劉琨都以雄豪著名於世。他們在司州主簿任內,因為意氣相投而成為好朋友,常在半夜聽到雞鳴聲就起來練劍,並且經常說起自己的抱負,想在國家動盪之際以有用之身報效國家。後來祖逖當汝南太守時,國都洛陽被匈奴人占領,他率領百姓往南搬遷到泗口這個地方。等安頓好之後,他向當時尚未即位的晉元帝司馬睿表明復興中原的抱負,於是被任命為豫州刺史,自己招募兵馬北伐,並且發誓說:「如果不能光復中原,就像流逝的江水一去不回。」果真,他幾次打敗後趙石勒,光復了黃河以南的地方。劉琨知道他被任用後,在寫給親友的信上說:「我枕著武器等待天明,立志消滅叛逆的胡人,常常怕祖逖比我早一步握著鞭子馳騁沙場。」後來「枕戈待旦」被用...
投筆從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戎,指軍隊或戰爭。投筆從戎指棄文從軍。典出《後漢書.卷四十七.班超傳》。[例]經過審慎的考慮,他決心投筆從戎,完成報效國家的心願。
聞雞起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晉書.卷六二.祖逖列傳》載,晉代的祖逖,性格豪邁,為人俠義。當時國家情勢內憂外患,祖逖立志要為國家盡力,平定動亂。他與好朋友劉琨一起在司州任職,志向相同,兩人便住在一起,相互砥礪。有一回,祖逖在半夜時聽到雞啼聲,雖然天還沒亮,但他驚覺時間相當寶貴,應該好好把握,就踢醒睡在一旁劉琨說:「聽到雞叫聲了嗎?我們得趕快起床,把握時間練武吧!」於是兩人無懼夜裡的涼意,到院子裡舞劍鍛鍊身體,每天都不間斷,練就了一身好武藝。後來祖逖受到皇帝的賞識,被任命為大將軍,帶兵平定動亂,收復許多失土,一償報效國家的心願。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聞雞起舞」,用來比喻把握時機,及時奮起行動。
羊毛出在羊身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所獲得的利益,實際上是來自本身。《醒世姻緣傳》第一回:「媒人打夾帳,家人落背弓,陪堂講謝禮,那羊毛出在羊身上,做了八百銀子,將珍哥娶到家內。」《官場現形記》第五九回:「如今舅老爺來了,這個錢,我們下頭亦情願報效的。但是有一句俗語,叫做『羊毛出在羊身上』,無非還是拿著老爺的錢,貼補他舅老爺罷了!」
自暴自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回:「細想起來,我們世受國恩的;若不及早出來報效國家,便是自暴自棄。」
騎虎難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永嘉之亂後,晉室南遷,天下仍不太平,各地均有叛亂。晉成帝時,蘇峻起兵叛亂,進逼京師,情勢十分危急。那時以陶侃為首,聯合溫嶠等人共同討伐叛軍,卻一直無法取勝。陶侃感到勢不可為,想要退兵,溫嶠便說服他,說:「天子受到小人逼迫,社稷動盪不安,正是臣子報效國家的時機。如今的情勢,已經不容我們退縮,就好像騎上了老虎,難以下來啊!」陶侃無法反駁,便留下來繼續領導眾人,終於平定了蘇峻之亂。後來「騎虎難下」這句成語,就從南朝宋.何法盛〈晉中興書〉所記溫嶠言「騎虎之勢,可得下乎」演變而出,比喻事情迫於情勢,無法中止,只好繼續做下去。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