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4.977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外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屬地。《北史.卷四七.袁翻傳》:「若婆羅門能自克厲,使餘燼歸心,收離聚散,復興其國者,乃漸令北轉,徙度流沙,即是我之外藩。」
2.有封地的諸侯王。《晉書.卷一九.禮志上》:「哀帝以外藩援立,而董宏等稱引亡秦,惑誤朝議,遂尊恭皇,立廟京師。」《宋史.卷三五.孝宗本紀三》贊曰:「然自古人君起自外藩,入繼大統,而能盡宮庭之孝,未有若帝。」
3.外國。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一:「蓋本朝龍興之初,喇嘛效順最早,而其術盛行東土,又夙為蒙古諸部落所崇信,故優禮彼教政,以羈縻外藩。」
4.清代稱蒙古、西藏、青海為「外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屬於某範圍裡面的稱為「外」。與「內」相對。如:「此外」、「除外」、「外面」、「屋外」、「門外」、「戶外活動」。
非自己所在或所屬的。如:「外國」、「外來語」、「外匯存底」、「古今中外」。
關係疏遠的。如:「別把我當外人。」、「你這麼客氣,就太見外了!」
母系親屬的。如:「外婆」、「外公」、「外甥」、「外孫」。
別的、其他的、非正式的。如:「外號」、「外史」、「外一章」、「飛狐外傳」。
外子:妻子對他人提及丈夫的稱呼。相對於「內人」而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籬笆。如:「藩籬」、「藩落」。
屏障、保衛。如:「屏藩」、「藩衛」。
古代諸侯王的封國、屬地。如:「藩屬」、「藩國」。
折衝尊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6.清.高宗〈紫光閣曲宴外藩並回部詩以誌事〉詩:「筐篚兩廂頒等第,魚龍百戲鬥斑斕。西師繪壁思群力,敢曰折衝尊俎間。」
國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受封的外藩。如歷史上的朝鮮國王、越南國王。
上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外藩對朝廷或附庸國對宗主國的稱呼。三國魏.曹植〈與楊德祖書〉:「吾雖德薄,位為蕃侯,猶庶幾戮力上國,流惠下民。」《元史.卷二○九.外夷列傳二.安南》:「乞念臣自降附上國,十有餘年,雖奉三年一貢,然迭遣使臣,疲於往來,未嘗一日休息。」
花剌子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名。在中亞西部伊朗阿姆河三角洲地區,宋代突厥族建國於此,初為塞爾柱朝的外藩,後滅塞爾柱,併有波斯之地,勢甚強,旋為元太祖所滅。也稱為「回回國」。
敕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君王諭告外藩或公卿朝臣的命令。《新唐書.卷四七.百官志二》:「凡王言之制有七……六曰論事敕書,戒約臣下則用之。」《西遊記》第三九回:「這畜類成精,侵奪帝位,還奉佛旨差來。似老孫保唐僧受苦,就該領幾道敕書。」
貝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清朝宗室及蒙古外藩的第六級爵職。地位在貝勒之下,鎮國公之上。也稱為「固山貝子」。
多羅貝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部長。譯自滿州話。為清朝賜予宗室和蒙古外藩的爵名,地位在郡王之下,貝子之上,是宗室爵位的第五等。簡稱為「貝勒」。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