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7.722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外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穿著在外面的服裝。如:「他穿著一件亮眼的外衣,十分引人注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身上穿的,用來蔽體禦寒的東西。如:「毛衣」、「雨衣」、「豐衣足食」。
包在物體外的東西。如:「糖衣」、「書衣」。
苔衣、地衣:指苔蘚等延貼地面、岩石或樹皮上生長的隱花植物。
衣缽:原指佛教徒傳承的信物,後泛指師父傳給弟子的學問或技藝。如:「衣缽相傳」、「承其衣缽」。
文言動詞。穿著。如:「衣錦還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屬於某範圍裡面的稱為「外」。與「內」相對。如:「此外」、「除外」、「外面」、「屋外」、「門外」、「戶外活動」。
非自己所在或所屬的。如:「外國」、「外來語」、「外匯存底」、「古今中外」。
關係疏遠的。如:「別把我當外人。」、「你這麼客氣,就太見外了!」
母系親屬的。如:「外婆」、「外公」、「外甥」、「外孫」。
別的、其他的、非正式的。如:「外號」、「外史」、「外一章」、「飛狐外傳」。
外子:妻子對他人提及丈夫的稱呼。相對於「內人」而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加一件外衣。《禮記.內則》:「寒不敢襲,癢不敢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寬長而有棉絮夾裡的外衣。如:「袍服」、「外袍」、「長袍馬褂」。《詩經.秦風.無衣》:「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論語.子罕》:「衣敝縕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外衣。《說文解字.衣部》:「表,上衣也。」清.段玉裁.注:「上衣者,衣之在外者也。」明.袁宏道〈雨後遊六橋記〉:「諸友白其內者皆去表。」
1.加上外衣。《論語.鄉黨》:「當暑,袗絺綌,必表而出之。」三國魏.何晏.箋:「必表而出之,加上衣。」
幼兒行為改變技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照片,寫上警句:「看!少吃就會這麼美」,控制取食的慾望。有一位名作家,為了專心於書房寫作,命僕人取走外衣,無外衣蔽體,不得外出,只好留室內潛心著作。都是刺激控制法的妙用。增強的分配方式增強的分配方式有「連續增強」與「間歇增強」之分。「間歇增強」又分為「比率分配」與「時距分配」,各有「固定」與「變動」二類。固定的「比率分配」如:按件計酬,或是每上一課休息十分鐘。變動的「比率分配」如:吃角子老虎,或是推銷員的售出商品。比較事例:老師發問,學生按次序輪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加罩。如:「套件外衣」。
示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遠,直至長風沙。」2. 鄭愁予<賦別>:「念此際,你已回到海濱的家居,想你在梳理長髮或是整理溼了的外衣。而我風雨的歸程還正長。」 參考資料(註一) 董季棠著:《修辭析論》,台北:益智書局,1985年11月三版。頁77-88。(註二) 蔡宗陽著:《應用修辭學》,台北:萬卷樓圖書,2001年5月初版。頁112-120。相關教學資源(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https://isp.moe.edu.tw/resources/search_result.jsp?st=all&keyword=%E7%A4%BA%E7%8...
袍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袍,外衣;澤,通「襗」,內衣。語本《詩經.秦風.無衣》:「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豈曰無衣,與子同澤。」後遂用「同袍同澤」形容軍人間休戚與共的友情;省為「袍澤」,作為軍中同事的稱呼。如:「袍澤之誼」、「袍澤故舊」。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