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74.597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大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豪華豐盛的宴席。如:「這場大宴所費不貲。」
大宴小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大桌宴席或小飲淺酌。如:「本館無論大宴小酌,均是城裡數一數二的。」
2.形容應酬很多。如:「天天大宴小酌,長期下來容易傷害健康。」
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大小宴席不斷。《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第七六回:「曹公不過是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馬一錠金,下馬一錠銀,卻只是些口腹財帛而已。」
大宴賓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豐盛的酒食宴請客人。如:「他大宴賓客,用來慶祝公司成立三週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小」相對。如:「大樹」、「大河」、「眼睛大」、「力氣大」、「雷聲大,雨點小。」
最年長、排行第一。如:「大伯」、「大姨」、「大哥」、「大姊」。
重要的、偉大的。如:「大志向」、「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
表示尊敬之意。如:「久仰大名」、「拜讀大作」。
指時間上更前或更後,有強調的意味。如:「大前天」、「大後天」。
表示程度之深。如:「大紅大紫」、「大吃一驚」、「大快人心」、「天色大亮」、「大失所望」、「大逆不道」。
差不多。如:「大約」、「大略」、「大概」、「大體而言」。
大夫:醫生。如:「住院大夫」、「主治大夫」。
大王:A>古代對君王或諸侯的尊稱。B>俗稱盜匪的首領。如:「山大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酒食請客。如:「宴請」、「宴客」。
酒席。如:「宴席」、「晚宴」、「宴會」、「鴻門宴」。
安樂。如:「宴樂」、「宴安」、「宴居」。
胸無點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新唐書.卷二○一.文藝列傳上.王勃》1>王勃字子安,絳州龍門人。六歲善文辭,九歲得顏師古注《漢書》讀之,作《指瑕》以擿其失。……初,道出鍾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閣,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紙筆遍請客,莫敢當,至勃,汎然不辭。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輒報。一再報,語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請遂成文,極歡罷。勃2>屬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數升,則酣飲3>,引被覆面臥,及寤,援筆成篇,不易一字,時人謂勃為腹稿。尤喜著書。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宋.吳子良《林下偶談.卷一.飲墨》。 (2) 勃:王勃(西元650∼675),字子安,唐龍門人。曾任沛王府修撰,為初唐四傑之一。屬文綺麗,...
高朋滿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王勃是唐初著名的文學家,為「初唐四傑」之一,自幼聰明過人,擅長詩文。滕王閣舊址在今江西新建縣西章江門上,是唐朝李元嬰(唐高祖李淵的兒子)任洪州都督時所建,落成之日,正巧受封為滕王,因此就名為滕王閣。唐高宗時,閻伯嶼為洪州牧,重修滕王閣,後於重陽佳節,在閣中大宴賓客。那時王勃因到交趾省親,路過此地,也被邀請參加盛會。席間閻伯嶼請賓客為滕王閣寫一篇文章,大家都謙讓推辭,只有王勃毫不猶豫地答應了,當場寫了這篇〈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又稱〈滕王閣序〉),在座的人都讚不絕口。序文中說到,在假期中,許多朋友像雲般的聚集,遠道而來,席上坐滿了高貴的嘉賓。與會的人,個個才華富盛,而自己是個無知的童子,何等...
文不加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人書寫時,如遇錯字,就在寫錯的地方塗一點墨,表示刪去。所以「文不加點」就表示文章一揮而就,不加以塗改,用來形容文人的才思敏捷,可以下筆成章,如東漢的禰衡寫〈鸚鵡賦〉時就「文不加點」。禰衡恃才傲物,不為曹操所容,因此曹操將他送到黃祖那邊。有一次黃祖的兒子黃射大宴賓客,有人獻上鸚鵡,黃射請禰衡即席為這隻珍禽作一篇賦。禰衡答應了,他並在賦中形容自己寫這篇賦時,下筆如飛,沒有任何的錯字和修改,很快地便將〈鸚鵡賦〉完成了。後來「文不加點」這句成語被用來形容文思敏捷、下筆成章,通篇無所塗改。後來「文不加點」就用來形容人的才思敏捷,援筆立成,不需塗改。
拜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種供神的儀式。如:「臺灣、閩南地區,每逢神明誕辰,則需拜拜,有時還大宴親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