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17.095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大杖則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杖,重杖。大杖則走語出《後漢書.卷五二.崔駰傳》:「烈怒,舉杖擊之。……烈罵曰:『死卒,父撾而走,孝乎?』鈞曰:『舜之事父,小杖則受,大杖則走,非不孝也。』」指為人子者,恐其父失手被打死而陷父於不義,只得逃走,此不可稱之為不孝。
小杖則受,大杖則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孔子家語.卷四.六本》:「小棰則待過,大杖則逃走。」舊時認為子女受到父母懲罰時,輕打就忍受過去,重打就逃走,以免受傷而陷父母於不義,這是為人子女的孝順態度。《隋唐演義》第九四回:「古人有云:『小杖則受,大杖則走。』此不過謂一家父子之間,教訓督責,當父母盛怒之時,以大杖加來,或受重傷,反使父母懊悔不安,且貽父母以不慈之名,不若暫行逃避,所以說大杖則走。」也作「大杖則走,小杖則受」、「小受大走」。
大杖則走,小杖則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子女受父母懲罰時的態度,此為孝順的表現。參見「小杖則受,大杖則走」條。《後漢書.卷一三.隗囂傳》:「昔虞舜事父,大杖則走,小杖則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法度、制度。如:「原則」、「規則」、「法則」、「細則」。
模範。如:「以身作則」。
即、就。如:「有過則改」、「飢則思食」。
卻。表示轉折的語氣。如:「今則不然」。
接數序詞後,表提頓。如:「一則以喜,一則以憂。」
量詞。用於計算文字分項段落的單位。如:「一則消息」、「三則寓言」、「試題二則」、「新聞五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小」相對。如:「大樹」、「大河」、「眼睛大」、「力氣大」、「雷聲大,雨點小。」
最年長、排行第一。如:「大伯」、「大姨」、「大哥」、「大姊」。
重要的、偉大的。如:「大志向」、「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
表示尊敬之意。如:「久仰大名」、「拜讀大作」。
指時間上更前或更後,有強調的意味。如:「大前天」、「大後天」。
表示程度之深。如:「大紅大紫」、「大吃一驚」、「大快人心」、「天色大亮」、「大失所望」、「大逆不道」。
差不多。如:「大約」、「大略」、「大概」、「大體而言」。
大夫:醫生。如:「住院大夫」、「主治大夫」。
大王:A>古代對君王或諸侯的尊稱。B>俗稱盜匪的首領。如:「山大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指棍、木棒一類的東西。如:「擀麵杖」、「廷杖」。
走路時所扶持的棍子。如:「枴杖」、「手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步行。如:「走路」。
逃跑。如:「逃走」、「敗走」。
離開。如:「走開」、「我明天就要走了。」
往、去。如:「走訪」、「走投無路」。
交往、來往。如:「走動」、「他們兩家走得很勤。」
洩漏。如:「走漏」、「走光」、「走電」。
失去原來的形態。如:「走味」、「走樣」、「走調」。
移動。如:「拿走」、「這步棋走錯了。」、「那個鐘走得太快了。」
比喻死亡。如:「他撒手走了。」
供步行的。如:「走廊」、「走道」。
小受大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父母處罰,若是輕打就接受,若是重打則逃走,以免受傷而陷父母於不義。參見「小杖則受,大杖則走」條。《聊齋志異.卷六.馬介甫》:「小受大走,直將代孟母投梭。」
坐窩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就地不動。《醒世姻緣傳》第九七回:「仁兄,你忒也老實!小杖則受,大杖則走,你也躲閃躲閃兒,就叫人坐窩子稜這們一頓。」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