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96.902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拄著走路用的棍子。如:「手」、「枴」。《論語.微子》:「植其而芸。」唐.杜甫〈寒雨朝行視園樹〉詩:「衰顏動覓藜床坐,緩步仍須竹扶。」
2.泛稱棍棒一類的東西。如:「擀麵」。
3.古代的一種刑法。用棒子或竹板打犯人。《宋史.卷五.太宗本紀二》:「罪釋之。」
1.執、持。《書經.牧誓》:「王左黃鉞,右秉白旄以麾。」《禮記.王制》:「六十於鄉,七十於國。」
2.憑恃、倚靠。《左傳.襄公八年》:「完守以老楚,信以待晉,不亦可乎?」《漢書.卷七五.李尋傳》:「外臣不知朝事,竊信天文即如此,近臣已不足矣。」
3.拷打。《唐語林.卷六.補遺》:「穆家法最峻,寧命諸子直饌,稍不如意,則之。」
則受,大則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孔子家語.卷四.六本》:「小棰則待過,大則逃走。」舊時認為子女受到父母懲罰時,輕打就忍受過去,重打就逃走,以免受傷而陷父母於不義,這是為人子女的孝順態度。《隋唐演義》第九四回:「古人有云:『小則受,大則走。』此不過謂一家父子之間,教訓督責,當父母盛怒之時,以大加來,或受重傷,反使父母懊悔不安,且貽父母以不慈之名,不若暫行逃避,所以說大則走。」也作「大則走,小則受」、「小受大走」。
期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妻入門後,曾服翁或姑或太翁太姑之喪,妻死,夫稱「期夫」。
伯俞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朝韓伯俞受母責打,由母親打人時的力氣感受到母親體力衰弱而哭泣。見漢.劉向《說苑.卷三.建本》。後比喻孝順。《幼學瓊林.卷二.祖孫父子類》:「伯俞泣,因母之老。」元.關漢卿《陳母教子》第三折:「你孝順似那王祥臥冰,你恰似伯俞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支撐身體的手。《儒林外史》第一回:「敲了一會,裡面一個婆婆,拄著拐,出來說道:『不在家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供人扶持的手。如:「爺爺的枴是用上好的木材做成的。」也作「枴棍」。
期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妻比夫之父母先亡,或妻未入門前,夫之父母或祖父母已死,妻未及服喪,妻死,夫稱「不期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象徵某種權力的手,多為政治或宗教上所使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喪禮中所執的喪棒。期,指一年的服喪期。期指執喪棒服一年之喪。丈夫為妻子,嫡孫為祖母,皆應服期。但妻死時父母尚在,或娶妻時父母已歿,妻子不曾為翁姑服過喪者,則丈夫不為妻子服期。《幼學瓊林.卷三.疾病死喪類》:「孫承祖服,嫡孫期。」
吹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歇後語)一竅不通。因麵乃實心之物,不可吹,無法通風。比喻人死心眼,腦筋扭轉不過來,不開竅。如:「這道理很簡單,為什麼講那麼多遍還不懂呢?你真是麵吹火──一竅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