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30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大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樂名。又稱《濩》、《韶濩》。此舞之最早文獻見於甲骨文。傳說此舞係商王之名臣伊尹為歌頌商王,為拯救百姓而滅夏而作。周朝(西元前11世紀∼西元前256)時,此舞被列入六代大舞。用以祭祀祖先、先師。也是該時貴族子弟必須學習的樂舞之一。舞蹈時,樂器演奏用《夷則》(B# 調),演唱用《小呂》(C調)。
《周禮》、《禮記》、《呂氏春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小」相對。如:「大樹」、「大河」、「眼睛大」、「力氣大」、「雷聲大,雨點小。」
最年長、排行第一。如:「大伯」、「大姨」、「大哥」、「大姊」。
重要的、偉大的。如:「大志向」、「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
表示尊敬之意。如:「久仰大名」、「拜讀大作」。
指時間上更前或更後,有強調的意味。如:「大前天」、「大後天」。
表示程度之深。如:「大紅大紫」、「大吃一驚」、「大快人心」、「天色大亮」、「大失所望」、「大逆不道」。
差不多。如:「大約」、「大略」、「大概」、「大體而言」。
大夫:醫生。如:「住院大夫」、「主治大夫」。
大王:A>古代對君王或諸侯的尊稱。B>俗稱盜匪的首領。如:「山大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濩是傳說中的商代樂舞,又稱「大濩」,也為作「護」或「大護」。據[呂氏春秋‧仲夏紀‧古樂]記載夏桀無道,被商湯率眾伐滅之後「湯乃命伊尹作為大護,歌晨露,修九招六列,以見其善。」樂舞是用以慶賀功績,並歌頌商湯的美德。[卜辭]中也記載「己亥卜,貞:王賓大乙護,亡尤。」係後代商王用「護」祭祀商湯的文字。[周禮‧春官‧大司樂]文中將「大濩」當作周代「六樂」之一,係經加工整理後,用以祭祀先王,其風格肅穆威嚴,神采飛揚,因湯以武功取天下,非以文德服天下,故屬於武舞。
先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謂:(1)稱已故的母親。《荀子.大略》:「隆率以敬先妣之嗣,若則有常。」唐.韓愈〈江南西道觀察使贈左散騎常侍太原王公墓誌銘〉:「公先妣渤海李氏,贈渤海郡太君。」也稱為「先母」、「先慈」。(2)稱先祖之母。《周禮.春官.大司樂》:「乃奏夷則、歌小呂、舞大濩,以享先妣。」
六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黃帝以下六代的古樂。包括雲門(黃帝之樂)、咸池(堯樂)、大韶(舜樂)、大夏(禹樂)、大濩(湯樂)、大武(武王之樂)。《周禮.地官.大司徒》:「以六樂防萬民之情,而教之和。」後泛指音樂。南朝宋.鮑照〈數名〉詩:「六樂陳廣坐,組帳揚春風。」
大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夏禹時代的樂舞。即六樂之一。相傳大禹治水有功,皋陶作以頌之。《周禮.春官.大司樂》:「以樂舞教國子,舞雲門、大卷、大咸、大、大夏、大濩、大武。」《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見舞大夏者,曰:『美哉!勤而不德,非禹其誰能修之。』」
大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堯之樂。六樂之一。《周禮.春官.大司樂》:「以樂舞教國子,舞雲門、大卷、大咸、……、大濩、大武。」也稱為「咸池」。
小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時音樂上的一種宮調,為十二律呂之一。《周禮.春官.大司樂》:「歌小呂,舞大濩以享先妣。」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