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90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失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失掉、失去。唐.王建〈失釵怨〉詩:「貧女銅釵惜於玉,失卻來尋一日哭。」清.李漁《玉搔頭》第一四齣:「只是一件,從來替婦人寫像的,多要添飾風姿,反失卻本來面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去、掉。如:「失卻」、「了卻」、「忘卻」、「除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丟掉、遺落。如:「喪失」、「遺失」、「失而復得」、「失魂落魄」。
錯過、放過。如:「失之交臂」、「錯失良機」、「機不可失」。
找不到。如:「迷失方向」。
錯誤。如:「失誤」、「過失」、「言多必失」、「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脫離掌握。如:「失控」、「失足落水」。
違背、不合。如:「失信」、「失禮」、「失職」。
不稱心。如:「失意」、「失望」、「失志」。
改變,和常態不同。如:「失常」、「驚惶失色」、「痛哭失聲」。
邯鄲學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傳戰國時期,燕國有個人到趙國的都城邯鄲,看到趙國人走路姿勢很美,就跟著學。結果不但沒有學好,連自己原來的走法也忘掉了,便爬著回去。典出《莊子.秋水》。後用來比喻仿效他人,未能成就,反而失卻自己本來的面目。《歧路燈》第一○一回:「邯鄲學步,失其故步。」也作「學步邯鄲」。
閉門造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五燈會元.卷六.泐潭延茂禪師》:「問:『如何是閉門造車?』師曰:『失卻斑貓兒。』」
名韁利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功名利祿如束縛人的韁繩和鎖鏈。[例]人一旦逃不出名韁利鎖,往往失卻真性情。
手忙腳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景德傳燈錄1>.卷一九.韶州雲門山文偃禪師》2>直須在意,莫空遊州獵縣,橫擔拄杖一千二千里走,趁這邊經冬,那邊過夏,好山水堪取性,多齋供易得衣缽,苦屈。圖他一粒米,失卻半年糧。如此行腳,有什麼利益?信心檀越把菜粒米作麼生消得?直須3>自看,時不待人。忽然一日眼光落地,前頭將什麼抵擬。莫一似落湯螃蟹,手腳忙亂,無你掠虛說大話處。莫將等閑空過時光,一失人身,萬劫不復,不是小事,莫據目前。俗子尚道「朝聞道,夕死可矣」,況我沙門,日夕合履踐個什麼事。大須努力!努力! 〔注解〕 (1) 景德傳燈錄:書名。宋代道原撰,為我國禪宗史書之一。輯錄自過去七佛,及歷代禪宗諸祖五家五十二世,共一七○一人之傳...
獲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失去、失卻、喪失
學步邯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仿效他人,未能成就,反而失卻自己本來的面目。參見「邯鄲學步」條。晉.桓玄〈與釋慧遠書勸罷道〉:「今世道士,雖外毀儀容,而心過俗人,所謂道俗之際,可謂學步邯鄲,匍匐而歸。」《周書.卷四.十七.藝術傳.趙文深傳》:「後知好尚難反,亦攻習褒書,然竟無所成,轉被譏議,謂之學步邯鄲焉。」
論述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必須清楚明確;(4)論述題的數量必須配合學生答題所需要的時間;(5)避免採用自行選擇的方式,以免因失卻共同基礎而影響試題效度。有教育心理學家的建議:(1)在論述題命題之同時,由教師先行按教學目的擬妥一份各題答案要點,做為試後評分的根據。(2)針對限制反應題與申論題的性質,分別採用不同的評分方法。閱卷時按學生是否達對各題的要點給予分點數,最後合計各題分點數做為學生的成績。此種評分方法稱為集點法(point method)。由於申論題的答案不加限制,評分時只能採評定法(rating method),憑教師對學生答案整體的考...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