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312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失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失去平衡、不能保持均衡。如:「飲食失衡」、「偏食容易造成營養失衡。」
供需失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供給與需求失去平衡。如:「颱風過後,造成蔬果市場的供需失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量重量的器具。如:「度量衡」。
衡量輕重,引申為考慮的意思。如:「衡情度理」、「權衡得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丟掉、遺落。如:「喪失」、「遺失」、「失而復得」、「失魂落魄」。
錯過、放過。如:「失之交臂」、「錯失良機」、「機不可失」。
找不到。如:「迷失方向」。
錯誤。如:「失誤」、「過失」、「言多必失」、「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脫離掌握。如:「失控」、「失足落水」。
違背、不合。如:「失信」、「失禮」、「失職」。
不稱心。如:「失意」、「失望」、「失志」。
改變,和常態不同。如:「失常」、「驚惶失色」、「痛哭失聲」。
皮亞傑(Jean_Piaget)認知發展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面對環境的挑戰,那麼兒童便處於一個平衡的狀態;但有時候兒童所接收的訊息與其既有的基模搭不上,導致認知失衡,於是會試圖藉由同化來重建平衡,也就是將新訊息併入其既有的基模之中的一種歷程;然而,也有可能需要藉由改變既有基模以納入新訊息,也就是調適。這兩種歷程共同作用的結果,賦予個體具有更高的適應性。皮亞傑提出認知發展過程或建構過程有四個核心概念:認知結構(cognitive structure)與基模(schema,scheme)基模:個體運用與生俱來的基本行為模式,瞭解周圍世界的認知結構。基模有時也稱為認知基模。讓·皮亞傑將...
衝突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意,而是意圖搓合兩者;寇舍同樣主張社會體系內,每一部門的關聯性,但他強調的是:每一部門間必有緊張、失衡、利益衝突的現象,雖然這些現象雖為破壞功能,但其在於破壞後,同樣有助於體系聚焦於改善衝突、失衡的狀況,故為較調和的衝突功能論。(註2)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衝突論英文關鍵字:conflict theory 參考文獻註1:吳逸驊。圖解社會學。易博士。 P.208註2:蔡文輝。社會學理論。三民書局。 P.205~P.217
佛洛依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心理層面之議題,便無以稱之完備。雖弗氏為早期提倡女性自由與教育之健將(參見其〈開化性道德與當代神經失衡〉(Civilized Sexual Morality and Modern Nervousness)),一些女性主義|女性主義人士辯言,弗氏對女性性發展的看法,不過讓西洋文化|西方文化中女性的進步倒退數十年,向第二性|男尊女卑的意識型態靠攏。弗氏相信女人為殘缺之男,必須學習接受自身的毀傷(缺了陰莖),服膺想像的生理誡命。他據此提出如陰莖欽羨與閹割|進行閹割等術語,描述意欲於家庭以外場域,展其才學的女性心理,不僅「豐富...
情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纏綿的情意。南朝梁.江淹〈泣賦〉:「直視百里,處處秋煙;闃寂以思,情緒留連。」唐.韓偓〈青春〉詩:「光陰負我難相遇,情緒牽人不自由。」
2.心情。唐.韓偓〈春閨詩〉二首之一:「醒來情緒惡,簾外正黃昏。」宋.丘崇〈洞仙歌.豐肌膩體〉詞:「鎮獨立黃昏怯輕寒,這情緒,年年共花憔悴。」
3.由外在刺激或內在身心狀態,所引發的喜、怒、哀、懼等個體主觀感受與生理反應。
連鎖反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一系列因果相關的事物,因其中某一單位發生變化而引發連串作用的情形。如:「濫墾、濫伐會導致水土流失、生態失衡、環境惡化等連鎖反應。」也稱為「鏈鎖反應」。
婚姻排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身的男性,而為因應此狀況甚至促使跨國、跨文化的婚配機率增加。 台灣近年來台灣適婚男女人口比例開始稍有失衡的現象,十五歲以上的未婚男性人口數較女性而言稍大,此及說明台灣男性較不易找到女性婚配對象,另外因經濟快速發展,女性教育程度、社會地位隨之提高,不再視婚姻為最終唯一的結局,人口數的差異及價值觀的變遷等因素皆促使男性被婚姻市場排擠的現象。 參考書目註1: 周麗端、吳明燁、唐先梅、李淑娟(1999)。婚姻與家人關係。臺北:空大。註2: 林雅薰著,《以社會學理論來談「婚姻與兩性關係」》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