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3.65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奉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代五品以上官員,年老不能任事或退休,多被任為宮觀使等官,實無職事,只領俸祿,稱為「奉祠」。《宋史.卷四二九.道學列傳三.朱熹》:「淮不得已,奪仲友江西新命以授熹,辭不拜,遂歸,且乞奉祠。」宋.陸游〈奉祠〉詩:「乞得奉祠還自愧,猶將名姓到中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雙手恭敬地捧著。如:「奉書」、「奉茶」。
進獻。如:「奉獻」。
敬受。如:「奉命」、「奉旨」、「奉天承運」。
推崇、擁戴、信仰。如:「信奉」、「奉為領袖」。
遵守。如:「奉公守法」。
供養。如:「奉養」、「侍奉」、「奉親」。
祭祀。如:「供奉」。
討好、巴結。如:「奉承」。
在言行上對他人表示禮貌的敬詞。如:「奉勸」、「奉還」、「恕不奉陪」、「無可奉告」、「奉送啟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廟堂,供奉祖先或先賢烈士的地方。如:「家祠」、「祠堂」、「祖祠」、「忠烈祠」。
春祭,春天的祭祀。
山高水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遂先生之高哉?而使貪夫廉,懦夫立,是有大功於名教也。某來守是邦,始搆堂而奠焉,迺復其為後者四家,以奉祠事,又從而歌曰:「雲山蒼蒼,江水泱泱1>,先生2>之風3>,山高水長4>。」 〔注解〕 (1) 泱泱:水深廣的樣子。 (2) 先生:指嚴光。字子陵,生卒年不詳,東漢會稽餘姚人。嘗與光武帝同遊學,及光武即位,乃變更姓名,隱居富春山,耕釣以終。 (3) 風:風範。 (4) 山高水長:比喻人品高潔,垂範久遠。
面面俱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梁章鉅是清朝人,幼時穎悟,四歲時讀書,九歲能詩,二十八歲中進士,曾任廣西、江蘇巡撫。除了政治上的貢獻,梁章鉅亦綜覽群書,熟悉典故,著作頗多,有《楹聯叢話》、《浪跡叢談》、《歸田瑣記》等書。其中《楹聯叢話》記載了許多名勝楹聯及歷代巧對妙聯。在《楹聯叢話.卷三.廟祀上》中,提到歷代所供奉祠之神祇。「文昌」本為星名,亦稱「文曲星」、「文星」。「文昌帝君」又稱為「梓潼帝君」。相傳是晉代張氏因仕晉戰歿,人民立廟祀之。宋代時封至「英顯武烈王」。道家將其稱為「梓潼帝君」,主宰功名、祿位之神。元時加封為「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梓潼神與文昌星遂合而為一,稱「文昌帝君」,主宰天下文教之神。士人多崇祀之,認為...
節衣縮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陸游〈秋穫歌〉:「我願鄰曲謹蓋藏,縮衣節食勤耕桑。」 02.宋.陸游〈居室記〉:「少不治生事,舊食奉祠之祿以自給。秩滿,因不復敢請,縮衣節食而已。」 參考詞語︰殺衣縮食注音︰ㄕㄞˋ | ㄙㄨㄛ ㄕˊ漢語拼音︰shài yī suō shí釋義︰殺,ㄕㄞˋ,減少。「殺衣縮食」猶「節衣縮食」。見「節衣縮食」條。 01.明.宋濂〈故麗水葉府君墓銘〉:「家雖貧,殺衣縮食,葬宗黨十餘喪。」 參考詞語︰節縮衣食注音︰ㄐ|ㄝˊ ㄙㄨㄛ | ㄕˊ漢語拼音︰jié suō yī shí釋義︰即「節衣縮食」。見「節衣縮食」條。 01.明.瞿式耜《瞿忠宣公集.卷一○.雜文.先妣施恭人行實》:「府君一意舉子業,...
縮衣節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節儉。宋.陸游〈居室記〉:「少不治生事,舊食奉祠之祿以自給。秩滿,因不敢復請,縮衣節食而已。」也作「節食縮衣」。
面面俱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等書。其中《楹聯叢話》記載了許多名勝楹聯及歷代巧對妙聯。在《楹聯叢話.卷三.廟祀上》中,提到歷代所供奉祠之神祇。「文昌」本為星名,亦稱「文曲星」、「文星」。「文昌帝君」又稱為「梓潼帝君」。相傳是晉代張氏因仕晉戰歿,人民立廟祀之。宋代時封至「英顯武烈王」。道家將其稱為「梓潼帝君」,主宰功名、祿位之神。元時加封為「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梓潼神與文昌星遂合而為一,稱「文昌帝君」,主宰天下文教之神。士人多崇祀之,認為可保功名。關於文昌廟的楹聯不少,梁章鉅以為程恩澤所作的對聯:「宇宙大文章,源從孝友;古今名將相,氣作星辰。」不但氣勢恢宏,對仗工整,而且與文昌祠的來源最為貼切,在各方面都照顧到了,因...
神道設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指聖人順應自然之勢,利用神聖的道德建立教化,以感化萬物,教誨眾人。語本《易經.觀卦.彖曰》:「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後指以鬼神禍福相因之理,教化世人。《後漢書.卷一三.隗囂傳》:「王莽尚據長安,雖欲以漢為名,其實無所受命,將何以見信於眾乎?宜急立高廟,稱臣奉祠,所謂『神道設教』,求助人神者也。」今則又指利用鬼神迷信以愚弄人民。
年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年紀輕,歲數不大。如:「他年少出外謀生,如今創下一番事業,全憑苦幹實幹的精神。」《戰國策.趙策二》:「寡人年少,奉祠祭之日淺。」《三國演義》第五二回:「劉琦正青春年少,如何便得他死?」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