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4.380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妙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神悟,超越尋常的領悟。《宋史.卷四二七.道學列傳一.邵雍》:「妙悟神契,洞徹蘊奧,汪洋浩博,多其所自得者。」《元史.卷二六.仁宗本紀三》:「仁宗天性慈孝,聰明恭儉,通達儒術,妙悟釋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白、理解。如:「領悟」、「覺悟」、「醒悟」、「恍然大悟」、「執迷不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美好、美巧。如:「美妙」、「巧妙」、「絕妙好辭」。
精微。如:「妙旨」、「精妙」、「奧妙」、「神機妙算」、「莫名其妙」。
有趣。如:「妙語如珠」、「妙趣橫生」、「這點子真妙!」
妙齡:年輕的。如:「妙齡女郎」。
畫龍點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7.清.魏裔介〈鮑讓侯詩集序〉:「嚴滄浪云:『詩有妙悟,非關理也。』讓侯者,其從悟後而得之乎!悟者之於詩,譬如畫龍點睛,其餘鱗甲都無用處。」
一知半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外,在同一時代嚴羽所作的《滄浪詩話》中,亦見此語。《滄浪詩話》是本文學批評專著,以禪道論詩,主張詩貴妙悟。在〈詩辯〉一篇中便說:「禪道惟在妙悟,詩道亦在妙悟」,又說「悟有淺深,有分限,有透徹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悟之淺深自然就影響詩的成就。而有人以為「一知半解」即源於此處的「一知半解之悟」,也是用來形容了解有限,不夠深入。
參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澈底瞭解事物的道理。[例]大師此番言語,正是參透佛理之妙悟
邵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見其好學不倦,就傳授了他《河圖》、《洛書》、《伏羲八卦》等易學秘奧。邵雍的根基過人,能融會貫通、妙悟自得,終成為一代易學大師,風靡遐邇的鴻儒。他自成一家獨特的宇宙觀,對於天地運化、陰陽消長的規律瞭若指掌。《宋史》記載道:他對於“遠而古今世變,微而走飛草木之性情”都能“深造曲暢,通達不惑”,而且“智慮絕人,遇事能前知”。北宋理學的另一位始祖程頤說他:“其心虛明,自能知之”。於是,他著書立說,撰寫了《皇極經世》、《觀物內外篇》等著作共十餘萬言。邵雍對易經極有研究,開拓了「像數」學的領域,他「探跡索隱,
創造性思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問題之思考,不受固定方向與範圍的封限,能以變通、獨特、敏銳的方式,突破已知,妙悟新解。也稱為「擴散性思考」。
嚴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肯事科舉,風雅與騷些,歷歷在肺腑。持論傷太高,與世或齟齬。」。 特色簡介嚴羽受到司空圖的影響,主張妙悟說。他的七言歌行仿效李白,五律除學李外,還學杜甫、韋應物。但主要傾向仍為王(維)、孟(浩然)沖淡空靈一路。他最重要的成就在於詩歌理論,著有《滄浪詩話》。創作成就遠遜於理論貢獻,歷來詩論家多指出這兩方面的差距。 參考資料《唐宋詞欣賞》地球出版社,1990年1月初版《唐宋詞百家全集》廣州出版社,1994年9月
袁宏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568?~1610)字中郎,明湖北公安人。與兄宗道、弟中道,並有才名,時稱三袁。萬曆進士,官至吏部郎中。詩文重妙悟而輕模仿,學者稱為「公安體」。著有《袁中郎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