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59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媾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交戰雙方達成和議,停止戰爭。如:「兩國媾和,使得邊界的戰火停息。」《清史稿.卷二三四.列傳.祖大壽》:「圍合十餘日,上以書諭大壽,言願與明媾和,大壽置不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調諧。如:「和諧」、「政通人和」、「和好如初」。
停戰、平息爭端的。如:「和平」、「議和」、「和約」、「講和」、「割地求和」。
溫順的、安詳的。如:「隨和」、「和藹可親」、「心平氣和」、「和顏悅色」。
溫暖的。如:「和風煦日」、「風和日麗」。
連同。如:「和衣而眠」。
各數相加的總數。如:「總和」、「二加三的和是五。」
不分勝負。如:「和棋」、「和局」、「這場球賽雙方打和了。」
日本的別稱。如:「和服」、「大和民族」。
與、跟。如:「我和你」、「八千里路雲和月」。
聲音相應。如:「唱和」、「和聲」、「附和」。
混合、攪拌。如:「攪和」、「和麵」、「和稀泥」。
打牌時牌張湊齊成對而獲勝,稱為「和」。如:「和牌」、「吃酒碰和」。
溫暖。如:「今天的天氣好暖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議和、講和。如:「媾和」。《史記.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傳》:「秦既解邯鄲圍,而趙王入朝,使趙郝約事於秦,割六縣而媾。」
爾虞我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楚,春秋時稱王,為戰國七雄之一。領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後為秦所滅。 (5) 平:媾和、和好。 (6) 華元:春秋時宋人,生卒年不詳。歷事宋文公、共公、平公三君,共四十年。因見國家處於楚、晉兩大國間,飽受戰爭之苦,倡和平運動,於共公十年,使兩國結盟於宋,為史上著名的第一次弭兵之約。 (7) 質:音ㄓˋ,用財物或人作保證以為抵押。 (8) 爾:第二人稱代名詞,相當於「汝」、「你」。 (9) 詐:欺騙。 (10) 虞:猜度。
怙惡不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左傳.隱公六年》五月庚申,鄭伯侵陳,大獲。往歲,鄭伯請成1>于陳,陳侯不許。五父諫曰:「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君其許鄭!」陳侯曰:「宋、衛實難2>,鄭何能為?」遂不許。君子曰:「善不可失,惡不可長,其陳桓公之謂乎!長惡不悛3>,從自及也。雖欲救之,其4>將能乎?」 〔注解〕 (1) 成:和解、媾和。 (2) 難:音ㄋㄢˋ,災禍。 (3) 悛:音ㄑㄩㄢ,悔改。 (4) 其:同「豈」,難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媾和、和好。《左傳.桓公八年》:「秋,隨及楚平,楚子將不許。」
討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招撫、媾和、講和
爾詐我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楚,春秋時稱王,為戰國七雄之一。領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後為秦所滅。 (5) 平:媾和、和好。 (6) 華元:春秋時宋人,生卒年不詳。歷事宋文公、共公、平公三君,共四十年。因見國家處於楚、晉兩大國間,飽受戰爭之苦,倡和平運動,於共公十年,使兩國結盟於宋,為史上著名的第一次弭兵之約。 (7) 質:音ㄓˋ,用財物或人作保證以為抵押。 (8) 爾:第二人稱代名詞,相當於「汝」、「你」。 (9) 詐:欺騙。 (10) 虞:猜度。
總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時與行政院長並列為行政權的執掌。而總統之職權責包括公布法令、赦免、授與榮典、院際調節、統帥、締約宣戰媾和、官員任免、國家安全大政方針決定、附議核可、解散國會、國家緊急應變、國家機密等相關權力。(註1) 總統選舉依據憲法增修條文第2條第1項之規定,總統、副總統係由全國人民直接選舉產生,而非透過其他機關間接選舉。總統、傅總統為聯立選舉,而當選門檻採取相對多數制。 總統的罷免依據第7次修憲後之憲法增修條文第2條第9項規定,須經由全體立法委員1/4之提議,全體立法委員2/3之同意後使得提起罷免案,再經中華民國自由地區選舉人總額過...
交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休戰、媾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