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9.400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孢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蕨類植物孢子囊群外的膜狀組織。主要功能在產生孢子囊葉片表面的延伸組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植物體內像薄皮的組織。如:「耳膜」、「腦膜」、「竹內膜」。
像膜的薄皮物。如:「油膜」、「鼓膜」、「豬油膜」。
膜拜:跪在地上舉兩手伏地敬拜。如:「他非常誠心的在膜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孢子:某些低等植物進行無性生殖時所形成的生殖細胞,脫離母體後可以直接發育成新的個體。
雙扇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除基部有鱗片外,其餘則為光滑。 果實雙扇蕨具有孢子囊群,呈圓形,一般散生於網眼中之游離小脈邊緣,不具孢膜。 應用雙扇蕨可用於庭園美化,亦可作為大型盆栽。藥用則可治療體虛、風濕痛、關節炎等。 參考書目註1:鄭武燦,《台灣植物圖鑑》上冊,國立編譯館,民89,頁66。註2:薛聰賢,《台灣原生景觀植物圖鑑(1)》,台灣普綠,民92,頁32。相關教學資源請參考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雙扇蕨英文關鍵字:Dipteris conjugata Reinw. 相關教學資源請參考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https://i...
海岸擬茀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羽狀深裂,葉質為革質至厚肉質。 果實海岸擬茀蕨以孢子繁殖,其孢子囊群一般著生於裂片背面中軸的兩側,無孢膜構造。 參考書目註1:鄭武燦,《台灣植物圖鑑》上冊,國立編譯館,民89,頁88。註2:薛聰賢,《台灣原生景觀植物圖鑑(1)》,台灣普綠,民92,頁54。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海岸擬茀蕨英文關鍵字:Phymatosorus scolopendrium (Burm.) Pichi-Sermolli
筆筒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留有明顯的橢圓形葉痕。 果實筆筒樹的果實通常為孢子,其孢子囊堆著生於葉脈下表面之分歧小脈基部,不具有孢膜。 參考書目註1:鄭武燦,《台灣植物圖鑑》上冊,國立編譯館,民89,頁56。註2:薛聰賢,《台灣原生景觀植物圖鑑(1)》,台灣普綠,民92,頁22-25。相關教學資源請參考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筆筒樹英文關鍵字:Cyathea lepifera (Hook.) Copel. 相關教學資源請參考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https://isp.moe.edu.tw/resources/search_c...
密毛小毛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其葉質近草質,無葉柄構造。 果實密毛小毛蕨通常以孢子繁殖,其孢子囊群為圓形,一般位在裂片側脈之上,而孢膜則為圓腎形。 參考書目註1:鄭武燦,《台灣植物圖鑑》上冊,國立編譯館,民89,頁207。註2:薛聰賢,《台灣原生景觀植物圖鑑(1)》,台灣普綠,民92,頁75。相關教學資源請參考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https://isp.moe.edu.tw/resources/search_content.jsp?rno=1622445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密毛小毛蕨英文關鍵字:Christella parasitica (L.)...
栗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葉片為網狀的葉脈,其網眼中無游離的小脈。 果實栗蕨的孢子囊群沿其葉緣著生,一般生於葉原反卷之處,由假孢膜所包覆。 參考書目註1:鄭武燦,《台灣植物圖鑑》上冊,國立編譯館,民89,頁908。註2:薛聰賢,《台灣原生景觀植物圖鑑(1)》,台灣普綠,民92,頁28。相關教學資源請參考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栗蕨英文關鍵字:Histiopteris incisa (Thunb.) J. Sm.、Pteris incisa Thunb. 相關教學資源請參考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https://isp.moe....
傅氏鳳尾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基部以外,全株光滑而無毛。 果實傅氏鳳尾蕨一般以孢子來繁殖,而其孢子囊堆為線形,近於葉緣,具有線形的孢膜。 參考書目註1:鄭武燦,《台灣植物圖鑑》上冊,國立編譯館,民89,頁140。註2:薛聰賢,《台灣原生景觀植物圖鑑(1)》,台灣普綠,民92,頁65。相關教學資源請參考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https://isp.moe.edu.tw/resources/search_content.jsp?rno=1651067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傅氏鳳尾蕨英文關鍵字:Pteris fauriei Hieron.、Pteris f...
鱗蓋鳳尾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具有葉柄之構造。 果實鱗蓋鳳尾蕨一般以孢子繁殖,而其孢子囊群成長線形,通常生於羽片葉緣反捲之處,有假孢膜保護。 參考書目註1:鄭武燦,《台灣植物圖鑑》上冊,國立編譯館,民89,頁146。註2:薛聰賢,《台灣原生景觀植物圖鑑(1)》,台灣普綠,民92,頁63。相關教學資源請參考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https://isp.moe.edu.tw/resources/search_content.jsp?rno=1622042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鱗蓋鳳尾蕨英文關鍵字:Pteris vittata L.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