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66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孤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孤獨的鬼魂。《文選.潘岳.悼亡詩》:「孤魂獨煢煢,安知靈與無。」《儒林外史》第四一回:「又有極大的法船,照依佛家中元地獄赦罪之說,超度這些孤魂升天。」
2.比喻無依無助的人。《三國演義》第三九回:「汝等隨劉備,如孤魂隨鬼耳。」
孤魂野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傳說死後無法投胎,四處遊蕩的魂魄。如:「中元節據說是祭拜孤魂野鬼的節日。」
2.比喻處境困苦,無所依歸的人。如:「像我們這種孤魂野鬼,人們都避之唯恐不及了,誰還願意和你沾親帶故?」
3.比喻整天遊蕩,無所事事的人。如:「你不要整日遊手好閒,像個孤魂野鬼似的,在我面前晃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稱無父的孩子,今多指父母皆無的孩子。如:「孤兒」、「孤子」、「孤女」、「託孤」。
單獨寂寞的。如:「孤寂」、「孤獨」、「孤單」、「孤零零」、「孤掌難鳴」。
性情乖僻。如:「孤僻」、「孤傲」。
古代王侯的自稱。如:「孤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的精氣。如:「靈魂」、「魂魄」、「借屍還魂」、「魂飛魄散」。
人的精神、意念。如:「神魂顛倒」、「黯然銷魂」。
泛指各種事物的精神。如:「國魂」、「精魂」、「軍魂」、「花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仇恨、怨恨。如:「結冤」、「冤冤相報」。唐.韓愈〈謝自然〉詩:「往者不可悔,孤魂抱深冤。」
大眾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眾爺又稱大將爺、千眾爺,主要奉祀無主的孤魂枯骨,與有應公屬同一性質。女性的孤魂野鬼則稱為「大眾媽」。目錄1 起源2 臺灣較有名的大眾爺廟2.1 新莊大眾爺廟2.2 南投集集大眾爺祠3 參考書目 起源大眾爺起源於清乾隆年間,當時移民臺灣者,有遭刀兵殺害、有死於天災瘟疫、或因族群械鬥死亡等橫死孤魂,因無人埋、無人奉祀,鄉民擔心
靈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死者棺材的敬稱。《文選.曹植.贈白馬王彪詩》:「孤魂翔故城,靈柩寄京師。」《三國演義》第八回:「劉表換回黃祖,孫策迎接靈柩。」也稱為「靈櫬」。
中元普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民俗活動。臺灣民俗在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中元節,以廣施的法力,舉行的超渡孤魂野鬼及眾生的祭典。在這天臺灣民眾們多會準備豐盛的供品與紙錢來敬拜所謂的「好兄弟」。此外,佛教與道教等宗教團體也都會舉辦普渡法會,為過世親人、祖先以及無主的孤魂野鬼進行超渡儀式。如:「中元普渡時,寺廟會舉行豎燈篙、放水燈等民俗活動。」
潘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隕。駕言陟東阜。望墳思紆軫。徘徊墟墓間。欲去復不忍。徘徊不忍去。徙倚步踟躕。落葉委埏側。枯荄帶墳隅。孤魂獨煢煢。安知靈與無。投心遵朝命。揮涕強就車。誰謂帝宮遠。路極悲有餘。誄潘嶽「善為哀誄之文」,今存誄、哀辭、祭文等20餘篇。明朝張溥輯《潘黃門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參考資料:網路資料及維基百科。
赦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免除刑罪。《三國演義》第一三回:「三處軍聞天子赦罪賜官,如何不來?」《儒林外史》第四一回:「又有極大的法船,照依佛家中元地獄赦罪之說,超度這些孤魂升天。」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