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0.594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學捐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捐局是清朝湖南地區出現的用以籌備募集少數民族教育經費的專門機構。
  學捐局主要是抽收本地出口的土特產的運輸費,用來充當少數民族教育經費。例如湖南湘西地區在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為解決教育經費上的困難,征收了湘西出口的桐油、苧麻、牛皮、土碱等船舶運輸費。
  學捐局於民國二十六年(1937)經中華民國政府廢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研習。如:「學習」、「好學」、「學技術」、「學而不厭」。
模仿。如:「呀呀學語」、「有樣學樣」、「九官鳥會學人說話」。
學問。如:「學術」、「博學」、「求學」、「品學兼優」、「才疏學淺」。
學科。如:「哲學」、「文學」、「科學」、「醫學」、「經濟學」。
學說派別。如:「漢學」、「紅學」、「宋明理學」。
求學的場所。如:「學校」、「小學」、「中學」、「大學」、「學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機關單位的名稱。如:「郵局」、「新聞局」、「警察局」、「教育局」、「電信局」、「人事行政局」。
商店的稱號。如:「書局」、「藥局」。
部分。如:「局部」、「局部麻醉」、「局部陣雨」。
情勢。如:「戰局」、「局面」、「世局」、「危局」、「顧全大局」。
聚會。如:「飯局」、「牌局」。
結構、組織。如:「格局」、「布局」。
圈套。如:「騙局」、「設局」。
拘束、限制。如:「局促」、「局限」、「局於一方」。
量詞。用於計算棋類或球類等活動的單位。如:「一局比賽」、「下兩局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獻出財物。如:「捐獻」、「樂捐」、「捐贈」、「捐錢」。
拋棄、捨棄。如:「捐棄成見」、「為國捐軀」。
稅金。如:「稅捐」。
捐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代專掌捐納事宜的機構。《清史稿.卷一一二.選舉志七》:「時內則京捐局,外則甘捐、皖捐、黔捐,設局遍各行省。」《文明小史》第七回:「是無論府城縣城,有一個城門,便設立一個捐局。」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