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671.8805 ms
共 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學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生或教職員因不滿學校措施、政治現狀等,而舉行的示威抗議活動。
|
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研習。如:「學習」、「好學」、「學技術」、「學而不厭」。
模仿。如:「呀呀學語」、「有樣學樣」、「九官鳥會學人說話」。
學問。如:「學術」、「博學」、「求學」、「品學兼優」、「才疏學淺」。
學科。如:「哲學」、「文學」、「科學」、「醫學」、「經濟學」。
學說派別。如:「漢學」、「紅學」、「宋明理學」。
求學的場所。如:「學校」、「小學」、「中學」、「大學」、「學堂」。
|
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像潮水般洶湧起伏的形勢。如:「思潮」、「學潮」。
|
王鼎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蔡倩茹《王鼎鈞論》)王鼎鈞的文學生命豐富。論時代,他歷經抗戰、內戰、台北時期和紐約時期;論文學潮流,眼見寫實主義掛帥、現代主義掛帥到後現代。文學發展的道路曲折,有左翼導向,黨部導向,學院導向,本土導向和市場導向幾個階段,兼收並蓄,取精用宏,以 "良工式古不違時" 自我經營,頗耐時潮淘洗。 (袁直慕《王鼎鈞小傳》)善用活潑的形式,淺近的語文,表達深遠的寄托,字裡行間既想富理想色彩,也密切注視現實。 (隱地)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7%8E%8B%E9%...
|
新浪漫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因反抗自然主義而起的文學潮流。興起於近代歐州,重情緒、尚理想,與浪漫主義相似。但浪漫主義為盲目的熱情所驅,為空虛的想像所支配,而脫離現實;新浪漫主義則因受到科學精神的洗禮、物質生活的壓榨,故由懷疑思想出發,企圖透入現實的最深處。易卜生、梅特涅、法郎士為此派的代表人物。也稱為「新傳奇主義」。
|
巴黎大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位於法國巴黎。為中世紀古老大學之一,成立約於十二世紀,以神學研究著稱。初設於塞納河中的西堤(Cité)島上,十三世紀遷移至Sainte Geneviève山丘上成立索邦學院。在1968年學潮之後,分成十三所獨立大學。分別以巴黎第一大學、第二大學到第十三大學為名,但不涉及任何的優劣排名。
|
抗議文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臺灣地區對大陸地區「傷痕文學」的別稱。指大陸文革後,所興起以控訴文革期間四人幫對民眾迫害為主題的文學潮流。
|
傷痕文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陸文革後所興起的一股文學潮流。作品主要題材為控訴文革期間四人幫對民眾的迫害。
|
鬧風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有所不滿而引發的群眾運動,如罷工、學潮等。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