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886.759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學究天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比喻學問淵博,通曉天道、人事等。《梁書.卷四九.文學傳.鍾嶸傳上》:「文麗日月,學究天人。」唐.李白〈與韓荊州書〉:「筆參造化,學究天人。」也作「學貫天人」、「學際天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研習。如:「學習」、「好學」、「學技術」、「學而不厭」。
模仿。如:「呀呀學語」、「有樣學樣」、「九官鳥會學人說話」。
學問。如:「學術」、「博學」、「求學」、「品學兼優」、「才疏學淺」。
學科。如:「哲學」、「文學」、「科學」、「醫學」、「經濟學」。
學說派別。如:「漢學」、「紅學」、「宋明理學」。
求學的場所。如:「學校」、「小學」、「中學」、「大學」、「學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月星辰所羅列的空間,即天空。與「地」相對。如:「碧海青天」、「坐井觀天」、「頂天立地」、「天崩地裂」。
自然。如:「天生」、「天性」、「天籟」、「天造地設」、「樂天知命」、「人定勝天」。
日,一晝夜的時間。如:「昨天」、「今天」、「明天」、「一天」、「大後天」。
白日或一日中的某一段時間。如:「五更天」、「三天三夜」。
氣候、季節。如:「天氣」、「晴天」、「春天」、「大熱天」、「下雨天」、「梅天」、「三伏天」。
宇宙萬物的主宰。如:「怨天尤人」、「死生有命,富貴在天。」、「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宗教上指神靈所住的世界。如:「升天」、「歸天」、「西天極樂世界」。
重要、不可或缺的事物。如:「民以食為天」。
數目極大。如:「天價」。
量詞。用於計算時間的單位。一天有二十四小時。如:「這項工作限你三十天內完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使用語言進行溝通,能製造並使用工具的高等動物。如:「人是萬物之靈。」
別人,指自己以外的人。如:「推己及人」、「助人為快樂之本。」
每個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指某種類型或身分的。如:「藝人」、「軍人」、「主持人」。
指品格、性情。如:「文如其人」、「他這個人滿不錯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推理至極致。如:「研究」、「探究」、「推究」、「窮究本源」、「追根究柢」。
最後、到底。如:「終究」、「究竟」。
查問、追問。如:「究辦」、「追究」、「既往不究」。
學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本為唐宋時考試的科目之一。《新唐書.卷四四.選舉志上》:「明經之別,有五經,有三經,有二經,有學究一經。」後用以泛稱讀書人。《劉知遠諸宮調.第一》:「知遠便從引至莊上,請王學究寫文契了必。」《喻世明言.卷一八.楊八老越國奇逢》:「高年學究,忽然及第連科。」
2.舊稱私塾中的教書先生。明.郎瑛《七修類稿.卷二六.辨證類.嘲學究》:「近世嘲學究云:『我若有道路,不作猢猻王。』」
3.諷刺迂腐淺陋而不通世故的讀書人。
天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洞悉宇宙、人生真理的人。《莊子.天下》:「不離於宗,謂之天人。」
2.天象與人事之間的關係。《漢書.卷五六.董仲舒傳》:「臣謹案春秋之中,視前世已行之事,以觀天人相與之際,甚可畏也。」
3.仙人、神人。形容容貌出眾或才能過人的人。唐.杜甫〈八哀詩.贈太子太師汝陽郡王璡〉:「汝陽讓帝子,眉宇真天人。」《三國演義》第三九回:「吾笑徐元直在丞相面前,誇諸葛亮為天人。」後亦指美麗的女子。《聊齋志異.卷二.阿寶》:「轉念阿寶未必美如天人,何遂高自位置如此?」
4.天和人。《三國演義》第一回:「背義忘恩,天人共戮。」
5.天理人欲。如:「天人交戰」。
揚眉吐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李白〈與韓荊州書〉(據《全唐文.卷三四八.李白》引)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動天地,筆參造化,學究天人。幸願開張心顏,不以長揖見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縱之以清談,請日試萬言,倚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為文章之司命1>,人物之權衡,一經品題2>,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階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揚眉吐氣,激昂青雲3>耶? 〔注解〕 (1) 司命:本指掌管文運的文昌星,此指韓朝宗能獎勵文學,提拔後進,對當時文學之興盛,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2) 品題:評論人物,定其高下。 (3) 激昂青雲:震盪飛揚於青雲之上,比喻得志顯貴。青雲,比喻顯要的地位。
出將入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外則為大將,入朝則為宰相。指文武全才的高級官員。[例]他才兼文武,學究天人,是以出將入相,安邦定國。
吐氣揚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揚眉吐氣」之典源,提供參考。 唐.李白〈與韓荊州書〉(據《全唐文.卷三四八.李白》引)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動天地,筆參造化,學究天人。幸願開張心顏,不以長揖見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縱之以清談,請日試萬言,倚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為文章之司命1>,人物之權衡,一經品題2>,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階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揚眉吐氣,激昂青雲3>耶? 〔注解〕 (1) 司命:本指掌管文運的文昌星,此指韓朝宗能獎勵文學,提拔後進,對當時文學之興盛,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2) 品題:評論人物,定其高下。 (3) 激昂青雲:震盪飛揚於青雲之上,比喻得志顯貴。青雲,比喻顯要的地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