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40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宵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婦女在助祭時穿的黑色絲服。《儀禮.士昏禮》:「姆纚笄宵衣在其右。」
2.天未明即穿衣起床。唐.許渾〈秋日早朝〉詩:「宵衣應待絕更籌,環佩鏘鏘月下樓。」
宵衣旰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未明就披衣起床,日暮才進食。形容勤於政事。《舊唐書.卷一九○.文苑傳下.劉蕡傳》:「任賢惕厲,宵衣旰食。」唐.陸贄〈興元論解姜公輔狀〉:「矧又時運方屯,物情猶鬱,乃是陛下握髮吐哺之日,宵衣旰食之辰。」也作「旰食宵衣」、「昃食宵衣」。
旰食宵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晚了才進食,天未亮即起床穿衣。比喻勤勞忙碌。唐.陳鴻《長恨傳》:「玄宗在位歲久,倦於旰食宵衣。」也作「宵衣旰食」、「昃食宵衣」。
昃食宵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勤於政事。南朝陳.徐陵〈陳文皇帝哀冊文〉:「勤民聽政,昃食宵衣。」也作「旰食宵衣」、「宵衣旰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身上穿的,用來蔽體禦寒的東西。如:「毛衣」、「雨衣」、「豐衣足食」。
包在物體外的東西。如:「糖衣」、「書衣」。
苔衣、地衣:指苔蘚等延貼地面、岩石或樹皮上生長的隱花植物。
衣缽:原指佛教徒傳承的信物,後泛指師父傳給弟子的學問或技藝。如:「衣缽相傳」、「承其衣缽」。
文言動詞。穿著。如:「衣錦還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夜、夜晚。如:「良宵」、「春宵」、「宵夜」、「通宵達旦」。
尸位素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尸位」,空居職位而無所作為。語出《書經.五子之歌》。「素餐」,無功勞而空享俸祿。語出《詩經.魏風.伐檀》。「尸位素餐」指空居職位享受俸祿而不盡職守。
夙興夜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早起晚睡。形容終日勤勞。◎語出《詩經.衛風.氓》。 △「宵衣旰食」
不共戴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7.《明史.卷一六九.王直列傳》:「陛下宵衣旰食,徵天下兵,與群臣兆姓同心僇力,期滅此朝食,以雪不共戴天之恥。」
戮力同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n lù lì釋義︰猶「戮力同心」。見「戮力同心」條。 01.《明史.卷一六九.王直列傳》:「陛下宵衣旰食,徵天下兵,與群臣兆姓同心僇力,期滅此朝食,以雪不共戴天之恥。」 02.《水滸傳.第八八回》:「全靠你等眾弟兄同心僇力,來日必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