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密詔     
瀏覽人次:176 收藏人次:0
祕密的詔令。《後漢書.卷九.孝獻帝紀》:「越騎校尉种輯受密詔誅曹操,事洩。」
    
瀏覽人次:15426 收藏人次:604597
告訴、告誡、教導。《莊子.盜跖》:「夫為人父者,必能詔其子;為人兄者,必能教其弟。」《楚辭.屈原.離騷》:「麾蛟龍使梁津合,詔西皇使涉予。」
古時皇帝所頒發的命令。《文選.諸葛亮.出師表》:「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唐.柳宗元〈尚書戶部侍郎王君先太夫人河間劉氏誌文〉:「然而天子有詔,俾定封邑。」
    
瀏覽人次:15410 收藏人次:2147437
不可使人知道的。如:「密碼」、「密約」、「密報」、「密令」、「密訪」。
要緊且不可泄露的消息。如:「保密」、「守密」、「機密」、「祕密」。
周嚴、嚴謹的。如:「緊密」、「嚴密」、「精密」、「周密」、「細密」。
不稀疏的。如:「濃密」、「密密麻麻」。
親近的、切近的。如:「親密」、「密友」、「密切」、「密不可分」。
大逆不道     
瀏覽人次:6188 收藏人次:306318
謀反背叛,罪惡重大。或行為嚴重違反常理。《三國演義》第一一○回:「宣言司馬師大逆不道,今奉太后密詔,令盡起淮南軍馬,仗義討賊。」《文明小史》第四二回:「他們膽敢出賣這些大逆不道的書,這等書店就該重辦。」也作「大逆無道」。
義兵     
瀏覽人次:384 收藏人次:0
1.仗義興起,除暴救民的兵。《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今陛下興義兵,誅殘賊,平定天下。」《三國演義》第五回:「今奉天子密詔,大集義兵,誓欲掃清華夏,剿戮群凶。」也作「義軍」。
併力     
瀏覽人次:297 收藏人次:0
合力、協力。《三國演義》第一○回:「三人密奏獻帝,封馬騰為征西將軍、韓遂為鎮西將軍,各受密詔,併力討賊。」《水滸傳》第一回:「只得聚集眾人,先把石碑放倒,一齊併力掘那石龜。」也作「并力」。
神鬼不覺     
瀏覽人次:282 收藏人次:0
形容極祕密,連鬼神都無法察覺。《三國演義》第二○回:「陛下可製衣一領,取玉帶一條,密賜董承;卻於帶襯內縫一密詔以賜之,令到家見詔,可以晝夜畫策;神鬼不覺矣。」也作「神鬼不知」。
衣帶詔     
瀏覽人次:276 收藏人次:0
藏於衣帶中的密詔。漢末獻帝時曹操等竊權,獻帝想私下除掉他們,下密詔藏於董承衣帶中,事洩,承被殺。見《三國志.卷三二.蜀書.先主備傳》。
重賞     
瀏覽人次:234 收藏人次:0
優厚的獎賞。《三國演義》第一三回:「天子知汝等忠義,久戰勞苦,密詔使汝還郡,後當有重賞。」《初刻拍案驚奇》卷四:「因為潘將軍失卻玉念珠,無處訪尋,卻是他與朋儕作戲,取來掛在慈恩寺塔院相輪上面,後潘家懸重賞。」
咬破     
瀏覽人次:214 收藏人次:109769
1.用牙齒囓破。如:「老鼠把米袋咬破了。」《三國演義》第二○回:「帝乃自作一密詔,咬破指尖,以血寫之。」《西遊記》第九回:「即咬破手指,寫下血書一紙,將父母姓名、跟腳原由,備細開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