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4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96.878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實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的確、真正。《儒林外史》第三六回:「只有他寫的是實在年庚,五十歲。」《紅樓夢》第三六回:「他的那一種行事大方,說話見人和氣裡頭帶著剛硬要強,這個實在難得。」
2.實際、其實。如:「名義上是大學生,實在只是個小學程度。」
1.誠實、可靠。如:「他的為人很實在。」
2.實牢、堅固。如:「這張桌子做得實在。」
實在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實在主義在哲學中或譯為實在論或唯實論,文藝領域中則譯為寫實主義。在西洋哲學史上許多哲學派別均使用此詞,但其意義頗有出入,主要表達的是對普遍概念(universal concept)的性質,及認識主體與客體之間的關係的看法,討論的主要是本體論與認識論的問題。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對認識論的問題,茫無所知,以為外在世界是客觀實在的,此為「素樸實在論」(naive realism)。中世紀經院哲學出現「思維與存在」問題的論戰,即是由唯名論(nominalism)與唯實論對壘,唯實論主張普遍概念是客觀實在的,是個別事物的本質或原始形式;唯名論則否認普遍概念的客觀實在性,認為其不過是名稱,後於事物,只有...
實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確實而不虛假浮誇。如:「實實在在的價格,不騙你!」《通俗常言疏證.人事.實實在在》引《奈何天》劇:「也要實實在在替朝廷做些事業纔好。」也作「實實落落」。
實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哲學上的一種學說,主張外在的事物與關係是客觀獨立存在的,不依托主觀的認識能力而存有,且認為一般的概念是真實存在與永恆的。
羅素的實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羅素的實在論邏輯的原子主義一般來說,我們可以把羅素的思想的發展,分為兩個階段,新實在論階段與邏輯構造主義階段。前者指他與摩爾強調外界實在、外在關係說,認為外界的事物有其獨立實在性,它們的存在不依於人的意識。他們即基於這種認識,建立實在
實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二十世紀初期,英、美唯心主義哲學的一個派別。強調存在不僅指具體的存在,而不依賴於具體事物的一般概念也是存在的;人類可直接認識外在的世界,無需透過任何中間的媒介。
實在課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英國課程學者凱利(A.V. Kelly)將課程區分為官方課程(official curriculum)與實在課程(actual curriculum);前者指課程標準、課程綱要及學校課程簡介中所規定的課程內容,而後者則是指在學校中或在課堂教學中,實際教導或傳授的課程內容。官方課程與實在課程之間形成落差的原因,一則是教師有意或無意地在教學過程中,提供比官方課程較少、不同或較豐富充實而引人入勝的內容;二則是由於課程設計者的意向未能為師生所理解與接受,於是再成功的教學與學習活動,永遠也無法符合課程設計者的本意與期望。因此課程設計者必須深入探討課程的定義與範圍,且不能忽視此兩種課程的關係,期能填補...
存在的實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美國人類學家克婁伯(Alfred Louis Kroeber, 1876~1960)在其〔超有機論〕(The Superorganic, 1917)一文中,提出有四種現象都是實在的:
  1.質與力的現象:「無機的」(inorganic);
  2.生命的現象:「直接有機的」或「生命的」(directly organic or vital);
  3.意識的現象:「心理有機的」或「心靈的」(mentally organic or psychic);
  4.社會生活或文化的現象:「文明的」或「超有機的」或「超心靈的」(civilizational o...
實在科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實在科學是指對於研究對象的了解,可透過法則的掌握而認識,進而建立成為具有系統性的知識。
  受到實徵主義的影響,閔斯特堡(Hugo Münsterberg)曾由心理技術學(Psychotechnik)的角度,探討如何使教師能有效影響兒童,進而使教師能自省並採取適當的教育方式。這種心理技術學的探討均植基於自然科學的研究理論-技術-模型,試圖尋求一種普遍性的科學方法,藉以運用於教育與教學之特殊領域。因而就後設理論之層次而言,教育學必須尋求一種統一的科學觀念,以區分科學與非科學。在這種區分中,透過理論的變異與改進,可以使某些非經驗可解決的問題變為經驗可處理的問題。就教育學之實踐層次言,...
實在增強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實在增強物指某些物件可以鼓勵某些預期行為的出現,例如獎品、勳章以至食物,都可用為實在增強物。
  教師使用增強物,一方面在鼓勵學習行為,一方面也要防止衍生的不當行為,最明顯的是可能使學生把獲得增強物當成學習目的,反而忽略了學習的真正目的。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