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2.499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射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一種射擊運動。目前全球約有六十八個國家有射箭運動的組織。西元一九三一年成立國際射箭總會,每兩年舉行世界錦標賽,而且也是奧運的正式比賽項目。比賽時男性射手的靶距為九十、七十、五十、三十公尺,女性射手為七十、六十、五十、三十公尺,在上述四個定點各發三十六隻箭,合計所射出的總得分,以決定勝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推力或彈力送出弓箭、炮彈等物體。如:「射箭」、「發射」、「注射」、「射擊」、「掃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架在弓上發射的武器。如:「弓箭」、「暗箭傷人」、「一箭雙雕」。
比喻快速。如:「箭步如飛」。
箭竹:禾本科植物。高不過一丈,節間三尺,質地堅韌可製箭,故稱為「箭竹」。原產日本及大陸地區甘肅南部、四川、湖北、江西、雲南等地。箭竹可為造紙的原料,其筍可食用,莖可供編器具及建築等。
量詞。古代計算距離的單位。如:「一箭之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古代射箭的人所穿的臂衣。《儀禮.大射禮》:「袒決遂,執弓右,挾之出。」
反求諸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個成語,是指從自己本身尋找原因,追究責任,做好自我反省及檢討改進的功夫。在《禮記.射義》中有提到關於射箭的禮儀:射箭的時候,必須先端正自己的姿勢,一切姿勢預備好之後才發射。如果沒有打中目標,也不可以埋怨技術勝於自己的人,應該反過來檢討自己,再加強改進。《孟子.離婁上》則是提到:「我喜愛人們,但人們卻不親近我,就表示自己還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就要自我反省,盡己所能,再好好修養自己的德行。」這二處所說的雖然是不同的事件,但卻都表達了同一個意念,在為人處事上,要時時「反求諸己」,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別人,或是將責任歸咎於他人。
強弩之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弩,射箭的器械,強弩之末指即使由強弩所射出的箭,到最後力道也會減弱。比喻原本強大的力量已經變得十分微弱。[例]敵軍在糧食不足的情況下已成強弩之末,不久勢必棄械投降。
眾矢之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眾人射箭的靶子。比喻眾人一致攻擊的目標。※語或本《明史.卷二三一.顧憲成等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射韝,古代射箭時所用的皮製護袖。也稱為「遂」。《詩經.小雅.車攻》:「決拾既佽,弓矢既調。」漢.毛亨.傳:「決,鉤弦也。拾,遂也。」
左支右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射箭時以左臂將弓撐直,曲右臂以扣弦。語本《戰國策.西周策二》:「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後用以形容顧此失彼,窮於應付的窘況。《蕩寇志》第一七回:「可憐祝永清是武職,爵位又不大,來的差官都貪贓,那裡來的錢財,真弄得個左支右絀。」也作「左右支絀」。
驚弓之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魏國射箭能手更羸僅是拉動弓弦,不用箭,一隻受過箭傷的大雁便因過度驚懼而落下的故事。典出《戰國策.楚策四》。比喻曾受打擊或驚嚇,心有餘悸,稍有動靜就害怕的人。《晉書.卷七一.王鑒傳》:「黷武之眾易動,驚弓之鳥難安。」《歧路燈》第八一回:「紹是驚弓之鳥,嚇了一跳。」也作「傷弓之鳥」。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