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2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04.389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將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職官名。春秋時代諸侯以卿統軍,故卿通稱為將軍。戰國時始為武官名。漢代置大將軍、驃騎將軍等。臨時出征的統帥則別加稱號,如樓船將軍、材官將軍。魏晉南北朝時,將軍名號很多,職權各不相同。唐代的將軍為環衛之官和武散官。宋、元、明多以將軍為武散官,而殿廷武士亦稱為將軍。清代的將軍為宗室爵號之一,或為駐防各地的八旗最高長官和臨時出征的統帥。目前我國武職高級將官統稱為將軍,分為一級上將、上將(二級上將)、中將、少將四級。
2.下象棋時,攻擊對方的將、帥,稱為「將軍」。後亦比喻為受制於對方。
(諺語)打完仗,平定天下後,武將便不再受重用,甚至還會被除掉。元.無名氏《賺蒯通》第一折:「爭奈韓信軍權太重,雄兵數十萬,戰將百餘員。常言道『太平本是將軍定,不許將軍見太平』。」
斷頭將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國時劉備入蜀,劉璋的部下嚴顏被張飛生擒後,以斷頭將軍自喻,表示寧死不屈。典出《三國志.卷三六.蜀書.關張馬黃趙傳.張飛》。後用以比喻寧死不降的將領。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三七齣:「大小三軍都來看斷頭將軍呀!」
驃騎將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官名。漢代對將軍的稱號。位於三公之下,秩祿同大將軍。後罷,三國魏復設之。金、元以後廢。《史記.卷一○九.李將軍傳》:「後二歲,大將軍、驃騎將軍大出擊匈奴。」《三國演義》第二回:「一面遣人起送董后;一面點禁軍圍驃騎將軍董重府宅。」簡稱為「驃騎」。
將軍不下馬,各自奔前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各自積極從事自己的工作,不拘世俗禮數。《紅樓夢》第六六回:「說畢,大家又飲了幾杯,方各自上馬,作別起程。正是:『將軍不下馬,各自奔前程。』」
大樹將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東漢大將馮異。《後漢書.卷一七.馮異傳》:「每所止舍,諸將並坐論功,異常獨屏樹下,軍中號曰『大樹將軍』。」
2.不居功自傲的將領。《南史.卷五五.馮道根傳》:「武帝嘗指道根示尚書令沈約,美其口不論勛。約曰:『此陛下之大樹將軍也。』」
將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漢代名將李廣。《史記.卷一○九.李將軍列傳》:「廣居右北平,匈奴聞之,號曰:『漢之飛將軍』。」唐.李翰〈裴將軍昊射虎圖贊并序〉:「昔漢飛將軍亦為北平守,擊胡有困辱之事。」簡稱為「飛將」。
2.泛指驍勇善戰的將領。元.郝經〈楷木杖笏行〉詩:「赭袍白馬飛將軍,闊劍長槍不識字。」《儒林外史》第四○回:「飛將軍數奇,古今來大概如此!」
3.飛官,指戰鬥機上的飛行員。如:「他從小立志要做個飛將軍,保家衛國。」
生毛將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年生直立草本,植株高70-80 cm,莖分歧或不分歧,密被銀色氈毛及腺毛。葉橢圓形或長卵形,10-12 ´ 3.5-4.5 cm,葉基下延,有時有柄,葉緣重鋸齒或有時成琴狀裂葉,上表面被絨毛,下表面被綿毛。頭花腋生及頂生,圓錐狀排列。總苞密被氈毛及多細胞腺毛。心花黃色。

將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官名。起於戰國,歷代多相沿用,漢時其位最尊。《文選.蔡邕.陳太丘碑文》:「四為郡功曹,五辟豫州,六辟三府,再辟大將軍。」
白馬將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作戰時常騎乘或使用白馬的將軍。《三國志.卷一八.魏書.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龐悳》:「後親與羽交戰,射羽中額。時悳常乘白馬,羽軍謂之白馬將軍,皆憚之。」《三國演義》第七回:「因公孫瓚曾與羌人戰,盡選白馬為先鋒,號為『白馬將軍』。」
2.元王實甫《西廂記》劇中的人物。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楔子》:「小子有一故人,姓杜,名確,號為『白馬將軍』,現統十萬大兵,鎮守著蒲關。」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