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81.659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對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簿,文狀,即現代的起訴書。對簿指依據文狀加以審問,期能經由勘察而符於事實。後乃將獄訟受審稱為「對簿」。《史記.卷一○九.李將軍傳》:「廣未對,大將軍使長史急責廣之幕府對簿。」
對簿公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被告雙方在法庭上公開審問、爭訟,以辨是非。如:「這件喧騰一時的誹謗事件,最後終於對簿公堂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正確。如:「對錯不分」、「答對了。」、「你說的話是對的。」
正常。如:「氣氛不對」、「神色不對」。
相反的一方。如:「對方」、「對手」、「對岸」。
搭配、相配。如:「登對」、「門當戶對」。
平分成兩份。如:「對半」、「對分」、「對切」。
成雙的。如:「對筆」、「對聯」、「對偶」、「出雙入對」。
答話、回答。如:「對答如流」、「無言以對」。
讓兩種事物配合在一起。如:「對獎」、「對號入座」。
比照。如:「對照」、「校對」、「核對」、「查對」、「比對指紋」。
調整使合於一定標準。如:「對光」、「對焦」、「對準」、「對好距離」。
相合、適合。如:「對味」、「對症下藥」、「文不對題」。
看待。如:「對待」、「對事不對人」。
向著、朝著。如:「面對面」、「對著天空」。
介詞。後面接對象、處所、範圍。A>表示對象。如:「對人誠懇」、「對牛彈琴」、「他對你說什麼?」。B>表示處所。如:「我對這裡不太熟悉。」C>表示範圍。如:「他對太空科學很有研究。」
量詞。用於計算成雙的人或物的單位。如:「一對鐲子」、「兩對夫妻」。
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文狀、狀子。如:「對簿公堂」。《漢書.卷五四.李廣傳》:「大將軍長史急責廣之莫府上簿。廣曰:『諸校尉亡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
李代桃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清.孫燮〈平糶行〉:「官頒竹籤當符節,唱名對簿關防施。或作晉鄙兵符竊,李代桃僵難究詰。」
痛心疾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來形容內心怨恨到了極點。 補充相似詞:咬牙切齒;深惡痛絕;恨之入骨 實例兄弟倆人為了爭奪家產,鬧到對簿公堂,實在讓人看了痛心疾首。 參考資料文化課教材(高級):痛心疾首(成語故事)
小題大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小題目作大文章。比喻將小事當成大事來處理或故意誇張渲染。如:「他們為了這點小事對簿公堂,未免太小題大作了吧?」《兒女英雄傳》第三○回:「這日安太太吩咐他給岳父母順齋,原不過說了句『好好兒的弄點吃的』,他就這等山珍海味的小題大作起來,還可以說畫龍點睛。」
黃宗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團暫時失勢,其中作惡多端的人將受到制裁。黃宗羲當時十九歲,得到這個消息後,毅然進京,為父訟冤,並且在對簿公堂時,手錐陷害他父親的仇人。清軍南下,黃宗羲回到浙江,召募義兵,組織抗清武裝鬥爭。但不久兵敗,被懸賞緝捕,只得隱伏山林。直到清政權基本穩定,放鬆了對沿海知名抗清人士的禁令後,才回到家鄉,著書講學康熙十七年,清政府詔徵博學鴻儒,未幾,又開設明史館,以此網羅知識分子,黃宗羲屢次被推薦,都以老病辭。公元一六九五年(清康熙三十四年)卒,年八十五。 學術:  黃宗羲學識淵博,對天文、曆算、音律、釋道、史地都有研究。  治學以捍...
刀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書寫工具,用竹木代紙,用筆記事,用刀削誤。《史記.卷一二二.酷吏傳.郅都傳》:「臨江王徵詣中尉府對簿,臨江王欲得刀筆為書謝上,而都禁吏不予。」
南山可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太平公主與僧寺爭奪磨坊,對簿公堂,當時官吏皆忌憚太平公主權勢而有所偏袒,但雍州司戶李元紘判斷磨坊應還給僧寺。典出《舊唐書.卷九八.李元紘傳》。後比喻意志堅定或判決已定,絕對不可更改。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三.灤陽消夏錄三》:「問官申辨百端,終以為南山可移,此案不動。」也作「南山鐵案」。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