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15.631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對與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與錯」通常是人們用以評定行為時所用的兩個形容詞。「對的行為」(right acts)或「正確的行為」是人們有義務履行的行為,也就是人們「應該」從事的行為。如說實話即常被視為是對的行為,而被當作一種「義務」;而「錯的行為」(wrong acts)則是一些被禁止從事的行動,也就是人們所謂「不應該」從事的行為。如說謊即常被視為是一種錯誤的行為而受到禁止。除了對與錯的行為外,事實上尚有「可允許的行為」(permissible acts),這些行為既非對也非錯,既不是義務,也不是被禁止的行為,而是與道德無關,純屬個人的行為。在「可允許的行為」範疇中,有些行為可能超越了義務之上,而成為一種「高度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和、同、跟。如:「男與女」、「我與你」、「山與水」、「與民同樂」。
給。如:「贈與」、「授與」、「付與」、「與人方便」。
結交、交往。如:「人之相與,貴在誠信。」
贊、助。如:「與人為善」。
推舉、選拔。如:「選賢與能」。
等待。如:「時不我與」。
同類、朋黨。如:「民胞物與」。
參加。如:「參與」、「與會」、「與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正確。如:「對錯不分」、「答對了。」、「你說的話是對的。」
正常。如:「氣氛不對」、「神色不對」。
相反的一方。如:「對方」、「對手」、「對岸」。
搭配、相配。如:「登對」、「門當戶對」。
平分成兩份。如:「對半」、「對分」、「對切」。
成雙的。如:「對筆」、「對聯」、「對偶」、「出雙入對」。
答話、回答。如:「對答如流」、「無言以對」。
讓兩種事物配合在一起。如:「對獎」、「對號入座」。
比照。如:「對照」、「校對」、「核對」、「查對」、「比對指紋」。
調整使合於一定標準。如:「對光」、「對焦」、「對準」、「對好距離」。
相合、適合。如:「對味」、「對症下藥」、「文不對題」。
看待。如:「對待」、「對事不對人」。
向著、朝著。如:「面對面」、「對著天空」。
介詞。後面接對象、處所、範圍。A>表示對象。如:「對人誠懇」、「對牛彈琴」、「他對你說什麼?」。B>表示處所。如:「我對這裡不太熟悉。」C>表示範圍。如:「他對太空科學很有研究。」
量詞。用於計算成雙的人或物的單位。如:「一對鐲子」、「兩對夫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失誤、不對的。如:「錯字」、「錯誤」、「改錯」。
壞的。如:「他們的交情不錯。」
雜亂。如:「錯亂」、「錯落其間」。
相互交雜。如:「交錯」、「盤根錯節」。
失去。如:「錯過機會」。
磨刀石。如:「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謬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邏輯學上,謬論(fallacy)是指可知的錯誤(demonstrably false)論證,亦即說不通的道理,或是會導致錯誤的想法。通常要証明一件事情的對與錯,除了做實驗去證實或證明之外,亦可以用邏輯推理方式去推論而定對與錯,而推理結果是錯誤的話,便能構成錯誤的原因, 那被推理的道理或想法就是謬論。謬論又區分為形式謬誤及非形式謬誤:形式謬論(Material fallacies):不依邏輯規則,或論證形式錯誤的道理或想法。比如:油條是食物食物是好吃...
基本學力測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009年起,教育部將調整基測的量尺計分方式,由「非直線」改為「直線轉換」計分,再上加二十分,減少全對與錯一題的分數差距。前教育部主任秘書莊國榮指出,對高分群的學生,2007年每科錯一題扣21分,改採「直線轉換」將減少成:只被扣八分,不會因此與第一志願失之交臂;原始分數負分的學生目前都以一分計算,與實際拿一分的學生相同,上加20分後,則可看出實際學習成果。新方法將預計在2009年實施,適用於2006年升上國中的學生,作文分數則仍然維持12分,未來基測五科的總分將由的三百分改為四百分,加上作文為412分。 重大事件2007...
道德兩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釋,從而認定受試者道德發展的程度。對海先生偷藥救妻的故事,可以從三個不同的觀點來判斷海先生偷藥行為的對與錯。如果單純從“偷人家的東西”或“破壞人家的窗子”的觀點看,海先生是錯的。如果單純從“救人性命重於一切”的觀點看,海先生的做法是對的。如果單純從“藥商沒有同情心”的觀點看,海先生的作法也可能被視為是對的。柯爾伯格就是根據受試者對類似道德兩難問題的回答與解釋,轉化為分數,然後按分數由低而高以年齡為準,劃分為三期六階段,用以表示人類道德的發展。 三期六階段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道德兩難英文關鍵字:moral dilemma ...
是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事理的對與錯。《孟子.告子上》:「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要之死日,然後是非乃定。」
衝突管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方式有其適用情境,決定採用何種方式之前,需考慮解決衝突時間的急迫性、自己與對方實力的差距、雙方主張的對與錯、衝突解決後的得失大小、是否有其他更重要的事代辦、解決的成本效益程度等因素來做綜合考量。(陳嘉陽,2012) 中英文關鍵字中文關鍵字:衝突管理英文關鍵字:Conflict Management 參考資料鄭杏玲(2009)。哈伯瑪斯溝通行動理論在國民中學衝突管理應用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蔡仁政(2010)。國民中學教育人員權力運作、衝突管理與組織氣氛之分析研究~以中部五縣市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
:::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