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593.9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對證下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對症下藥」。見「對症下藥」條。01.《朱子語類.卷四一.論語.顏淵篇上》:「『克己復禮』,便是捉得病根,對證下藥。」(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正確。如:「對錯不分」、「答對了。」、「你說的話是對的。」
正常。如:「氣氛不對」、「神色不對」。
相反的一方。如:「對方」、「對手」、「對岸」。
搭配、相配。如:「登對」、「門當戶對」。
平分成兩份。如:「對半」、「對分」、「對切」。
成雙的。如:「對筆」、「對聯」、「對偶」、「出雙入對」。
答話、回答。如:「對答如流」、「無言以對」。
讓兩種事物配合在一起。如:「對獎」、「對號入座」。
比照。如:「對照」、「校對」、「核對」、「查對」、「比對指紋」。
調整使合於一定標準。如:「對光」、「對焦」、「對準」、「對好距離」。
相合、適合。如:「對味」、「對症下藥」、「文不對題」。
看待。如:「對待」、「對事不對人」。
向著、朝著。如:「面對面」、「對著天空」。
介詞。後面接對象、處所、範圍。A>表示對象。如:「對人誠懇」、「對牛彈琴」、「他對你說什麼?」。B>表示處所。如:「我對這裡不太熟悉。」C>表示範圍。如:「他對太空科學很有研究。」
量詞。用於計算成雙的人或物的單位。如:「一對鐲子」、「兩對夫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位居低處。與「上」相對。如:「下面」、「底下」、「樓下」。
降落。如:「下雨」、「下山」。
由高至低。如:「順流而下」。
做某種動作。如:「下麵」、「下棋」、「下工夫」。
結束、告一段落。如:「下班」、「下課」。
容納。如:「還坐得下嗎?」、「情人眼裡容不下一粒沙子。」
內、裡面。如:「言下之意」、「意下如何」、「不在話下」。
攻陷、克服。如:「不戰而下」、「連下三城」。
量詞。用於計算動作次數的單位。如:「打十下手心」、「做五十下伏地挺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斷定事實。如:「證明」、「證實」、「推證」、「論證」。
憑據。如:「人證」、「證據」、「停車證」、「借書證」、「足以為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具有療效的物質。如:「草藥」、「中藥」、「西藥」、「藥到病除」。
能以少量發生大效用的化學物質。如:「火藥」、「炸藥」、「麻藥」。
對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為證明事實而互相比對言詞。《三國演義》第二三回:「操恐打死,無可對證,令獄卒揪去靜處,權且將息。」《紅樓夢》第八一回:「這老貨已經問了罪,決不好叫他來對證。」
2.證據。《紅樓夢》第六九回:「如此沒有對證,只好由他去混說。」
下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品質低劣的藥物。晉.張華《博物志》卷七:「下藥治病,謂大黃除實,當歸止痛。」
2.調配藥劑。唐.元稹〈病醉〉詩:「那知下藥還沽底,人去人來剩一卮。」《薛仁貴征遼事略》:「卿燒為灰,與英公下藥。」
3.下毒。如:「他成天緊張兮兮,總以為別人會在他飯裡下藥。」
對症下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對證下藥注音︰ㄉㄨㄟˋ ㄓㄥˋ ㄒ|ㄚˋ |ㄠˋ漢語拼音︰duì zhèng xià yào釋義︰猶「對症下藥」。見「對症下藥」條。 01.《朱子語類.卷四一.論語.顏淵篇上》:「『克己復禮』,便是捉得病根,對證下藥。」(源) 參考詞語︰對病用藥注音︰ㄉㄨㄟˋ ㄅ|ㄥˋ ㄩㄥˋ |ㄠˋ漢語拼音︰duì bìng yòng yào釋義︰即「對症下藥」。見「對症下藥」條。 01.宋.袁甫〈祕書少監上殿第二札子〉:「察脈觀證,對病用藥,鑿鑿精實,勿使空談。」 參考詞語︰對證用藥注音︰ㄉㄨㄟˋ ㄓㄥˋ ㄩㄥˋ |ㄠˋ漢語拼音︰duì zhèng yòng yào釋義︰猶「對症下藥」。見「...
應病與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禮作為克制和實踐的標準,就是捉到病根,針對症狀開方用藥。後來「對症下藥」這句成語可能從這裡的「對證下藥」演變而出,用來指針對病症開方用藥。亦用來比喻針對癥結所在,做有效的處理。《三國志.卷二九.魏書.方技傳.華佗》記載了一個實例,可以助我們了解這個成語的意思:府吏兒尋和李延一起來找名醫華佗看病,他們兩個人都頭痛身體發燒,症狀相同。華佗診斷該給兒尋潟藥、李延發汗藥。他們覺得奇怪,就問:「為什麼症狀相同卻開不同的藥?」華佗回答說:「兒尋的病因在體內,李延的病因在體外,所以治療的方法不同。」分別給他們用藥,隔天就都好了。
對證處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禮作為克制和實踐的標準,就是捉到病根,針對症狀開方用藥。後來「對症下藥」這句成語可能從這裡的「對證下藥」演變而出,用來指針對病症開方用藥。亦用來比喻針對癥結所在,做有效的處理。《三國志.卷二九.魏書.方技傳.華佗》記載了一個實例,可以助我們了解這個成語的意思:府吏兒尋和李延一起來找名醫華佗看病,他們兩個人都頭痛身體發燒,症狀相同。華佗診斷該給兒尋潟藥、李延發汗藥。他們覺得奇怪,就問:「為什麼症狀相同卻開不同的藥?」華佗回答說:「兒尋的病因在體內,李延的病因在體外,所以治療的方法不同。」分別給他們用藥,隔天就都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