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50.011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少。同「鮮」。《文選.陸機.歎逝賦》:「戚貌瘁而歡。」清.汪中〈先母鄒孺人靈表〉:「蓋終其身,一日之歡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知識。如:「見聞廣博」、「孤陋寡聞」。《漢書.卷三六.楚元王劉交傳.贊曰》:「此數公者,皆博物洽聞,通達古今,其言有補於世。」《文選.王襃.四子講德論》:「俚人不識,寡見聞。」
推波助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朝宋.鮑照〈觀漏1>賦〉(據《鮑參軍集注.卷一.賦》引)昔傷矢之奔禽,聞虛弦之顛仆,徒嬰刃而知懼,豈潛機之能覺?惟生經之靃靡,亦悲長而懽促,恆證古而秉心,抱空意其如玉。波沈沈而東注,日滔滔而西屬。落繁馨於纖草,殞豐華於喬木。對昃離而後歌,據窮蹊而方哭。雖接薪之更傳,寧絕明之還續。貫古今而并念,信寡易而多難。時不留乎激矢,生乃急於走丸2>。既河源之莫壅3>,又吹波而助瀾4>。神怵迥而多慮,心而歡。望天涯而佇念,擢雄劍而長歎。嗟生民之永迷,躬與後而皆恤。 〔注解〕 (1) 漏:古代的一種計時器。 (2) 走丸:滾動的丸珠。 (3) 壅:音ㄩㄥ,阻塞不通。 (4) 瀾:大波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鄙俗。《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贊曰》:「辨而不華,質而不俚。」《文選.王襃.四子講德論》:「俚人不識,寡見聞。」
王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論衡》,趣以正虛妄,審鄉背,懷疑之論,分析百耑,有所發擿,不避上聖,漢得一人焉,足以振恥,至於今亦有能逮者也。」但也說他:「然善為鋒芒摧陷,而無樞要足以持守,惟內心之不光熲,故言辯而無繼。」二十世紀後半以來,由於王充的批判性文風與唯物色彩特別受到青睞,正面的評價幾已呈一面倒的局勢。《論衡》一書,由青年寫到老年,應是他一生心血所聚。上虞烏石山(今上虞章鎮濱筧槍山)有王充墓。《論衡》一書的精神在「疾虛妄」(〈佚文〉)。疾虛妄,疾的是「起眾書並失實,虛妄之言勝真美也」(〈對作〉)。漢朝是個讖緯符錄盛行的朝代,王充由於看到了...
吹波助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信寡易而多難。時不留乎激矢,生乃急於走丸2>。既河源之莫壅3>,又吹波而助瀾4>。神怵迥而多慮,心而歡。望天涯而佇念,擢雄劍而長歎。嗟生民之永迷,躬與後而皆恤。 〔注解〕 (1) 漏:古代的一種計時器。 (2) 走丸:滾動的丸珠。 (3) 壅:音ㄩㄥ,阻塞不通。 (4) 瀾:大波浪。
易筋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二卷。專講練身之法,少林派拳術家均練習此經,有十二勢圖說,世刻本。
湮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滯塞不通。清.汪中〈先母鄒孺人靈表〉:「人事之湮鬱,蓋終其身,一日之歡焉。」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