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77.254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山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205~283)字巨源,魏晉間河內懷(今河南省沁陽縣)人。性好老莊,為竹林七賢之一。官至吏部尚書,立朝清儉無私,甄拔人物皆一時俊彥,卒諡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波浪。如:「驚濤駭浪」、「波濤洶湧」。
像波浪撞擊的聲音。如:「松濤」、「風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姓。如晉代有山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給予。《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魯今且郊,如致膰乎大夫,則吾猶可以止。」《晉書.卷四三.列傳.山濤》:「今致錢二十萬、穀二百斛。」
鶴立雞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竹林七賢」指的是魏晉時期的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阮咸、王戎七位名人。魏晉時期是個政局動盪的時代,許多人追求名利、攀附權貴,在這樣的環境下,有些人為了表達對險惡政局的不滿,不願同流合汙,轉而追求放蕩或以清談為主的人生,而「竹林七賢」就是這種風尚的代表。嵇紹就是「竹林七賢」中嵇康的兒子,嵇康因罪被懲治,使得嵇紹在十歲時就失去了父親,而與母親相依為命。後來山濤以「父子罪不相及」為由,把嵇紹推薦給晉武帝,於是武帝就任命他為祕書郎。惠帝時,則在朝中擔任侍中一職。有一次都城發生了動亂,嵇紹跟著惠帝到蕩陰去平亂,不幸落敗,隨行的官員死傷慘重,餘者或降或逃,只有嵇紹不顧個人生死的保衛著惠帝,但最後仍...
興高采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國魏譙郡人。博學有奇才,不與世俗同流。官至中散大夫,故世稱「嵇中散」。好老、莊之學,擅四言詩。與山濤、阮籍等人為友,世稱「竹林七賢」。後為司馬昭所害。 (4) 俊俠:英俊有俠氣。 (5) 安仁:潘岳(?∼西元300),字安仁,西晉中牟人。美姿儀,出洛陽道,婦人嘗縈繞投果。為文詞藻絕麗,尤長於哀誄,有悼亡詩,為世傳誦。後孫秀誣以謀反,族誅。亦稱為「潘河陽」、「潘安」。
懇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誠懇、真摯。《晉書.卷四三.山濤傳》:「濤辭以喪病,章表懇切。」《紅樓夢》第一三回:「大哥哥說的這麼懇切,太太就依了罷。」
竹林七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朝的山濤、阮籍、嵇康、向秀、劉伶、阮咸、王戎等七人,崇尚老莊之學,輕視禮法,規避塵俗,常集於竹林之下,肆意酣暢,縱情清談,故稱為「竹林七賢」。
練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操練、訓練。《三國志.卷一一.魏書.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張範》:「士不素撫,兵不練習,難以成功。」《晉書.卷四九.列傳.胡毋輔之》:「父原,練習兵馬,山濤稱其才堪邊任。」
神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彼此心意投合,但憑精神相交,不涉形跡。唐.徐堅《初學記.卷一八.交友第二.敘事》:「神交,冥契:袁宏山濤別傳曰:『陳留阮籍,譙國嵇康,並高才遠識,少有悟其契者,濤初不識,一與相遇,便為神交。』」《三國演義》第八二回:「孤與子瑜可謂神交,非外言所得間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