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53.772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頂。《詩經.唐風.采苓》:「采苓采苓,首陽之。」
最高的。如:「峰」、「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的頂端。《文選.宋玉.高唐賦》:「在巫山下,仰視山。」《紅樓夢》第一七、一八回:「只見許多異草,或有牽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或穿石隙。」也作「山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形容山的最高點。如:「登上喜馬拉雅山的峰,是我最大的願望。」
2.比喻狀態達到最高點。如:「他的事業正值峰狀態,卻也因積勞成疾,病倒了。」
崖峻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陡峭的懸崖,深峻的山谷。形容山勢險峻。《三國演義》第一一七回:「是年十月自陰平進兵,至於崖峻谷之中,凡二十餘日,行七百餘里,皆是無人之地。」
峰狀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最熱烈、最高潮的情況。如:「他目前的體能正值峰狀態,相信一定有卓越的成績出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險峻陡峭的懸崖。宋.曾鞏〈學舍記〉:「蛟魚洶湧,湍石之川,崖莽林,軀虺之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隕墜、衰落。《楚辭.屈原.九章.惜誦》:「行不群以越兮,又眾兆之所咍。」也作「顛越」。
教育與藝術的峰經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峰經驗是馬士洛(A. Maslow, 1908~1970)描述的一種心理狀況。在這種狀況中喜悅興奮達到極點,一方面猶如登上世界最高峰般,可以「步上青天摘明月」,一方面又如倘佯於水晶宮中,美妙而深不見底。馬氏描述人格發展達到「自我實現」的地步是指在豁然貫通人的價值,喜於自己的成就時的一種感受;近似我國所傳聖賢的心境:洞徹道理,通觀宇宙萬物與人生,本身有確切不移的立身行事原則,俯仰無愧,自感安適而喜悅。不過馬氏所描述的還未達到這種聖賢境界,因此西方觀念中尚少如此人格的說法。
  由於馬士洛的說法,美國心理學界除實驗心理學者認為無法依馬士洛之說做實驗觀察之外,也有些心理學家從事調查研...
峰負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電工作的最高負荷量。如:「每到夏季,用電量總到達峰負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時泛指頭部的各種疾病。《黃帝內經素問.卷一三.奇病論》:「人生而有病疾者,病名曰何?安所得之?歧伯曰:『病名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時,其母有所驚氣,上而不下,精氣并居,故令子發為病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