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1.011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巴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城市名。位於義大利東南部普里亞區,濱臨亞得里亞海,是南方重要的海港。農牧業發達,尤以貿易、工業著稱。市內多古代教堂、美術館、博物館等建築物。
2.人名。英國小說家兼劇作家。參見「巴蕾」條。
巴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綜合性的中古印度雅利安語,為上座部佛教專用。約西元前三世紀從印度傳至斯里蘭卡的佛教三藏,以巴利語口誦,至西元前三十多年,首次用文字記載。巴利語隨上座部佛教的宏揚,傳入緬甸、泰國、柬埔寨、寮國,並藉當地慣用的文字記錄。西元一八八一年在英國創立巴利佛教聖典學會,推動巴利語釋典拉丁文字校勘本的出版和英譯。
巴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曲名。巴利托一詞來自義大利文,為舞蹈之意。後來成為十五∼十七世紀一種社交舞,有時也被搬上舞台演出。十五世紀的巴利托是一種宮廷舞;舞曲用義大利或法國的民間歌曲作即興演奏,音樂的結構與舞蹈相隨,都是由幾個不同的段節組成,包括二至四段,每一段的速度和長度都不相同:第一段為緩慢的巴斯舞(Bassa Danza),第二段轉入六分之一快的瓜德那尼亞(Quadernaria),第三段是三分之二快的薩塔瑞舞(Saltarello),最後以倍快的皮娃舞(Piva)為結束。這些樂段可以不斷地重複,造成輪唱的效果。舞蹈可由二、三人至更多的十二人演出,隊形可作並列、單行、方塊、三角形或男女成兩縱列等變化,加上進退、...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Dance》1998、康謳主編《大陸音樂辭典》民國六十九年、王沛倫編《音樂辭典》。
和肖特基電晶體-電晶體邏輯電路大致相同,唯一不同的是把肖特基電晶體兩端分別接在一般電晶體的基極和集極。
巴利多舞;棍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此禮儀舞風行於葡萄牙米蘭達(Miranda do Douro)及其鄰近區域,於八月最後一個週日,男子八或十六人(稱Pauliteiros)在教堂前跳的舞蹈,以鼓和風笛伴奏。男舞者穿著漿過的白色小外套及裙子,襯衫上披著圍巾,頭戴飾以花環的帽子,手中各執一棍。此舞有多種舞形(llaço),在隊形蜿蜒向內或向外進行中,舞者手中的棍子交織,呈現錯綜複雜的花樣。在各式舞形中有一種常見的動作,即在響板聲中舞者把棍夾於腋下,當風笛聲以6/8拍的樂音響起,舞者則排成一列。於米蘭達南方,配樂是由舞者自行唱和,並無樂器,而且每節歌詞代表不同舞形之名稱,超過二十種,其中包括Carrascal, Senhor ...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巴利托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菲律賓塔加洛族人(Tagalog)的示愛舞蹈,流行於菲律賓各地,尤其盛行於維沙揚群島(Visayan Is.)。Balitaw是塔加洛語balita與raw兩字之合寫,balita即新之意,raw即傳說,綜合之為一種傳言。此舞在維沙揚通常有歌曲伴奏,舞者邊唱邊跳,同時即興創作歌詞,如果舞者優秀,可持續跳數小時之久,直到其中有人唱不出來為止。但在塔加洛族人,舞者不唱歌,而用手勢與動作陳述愛戀之意,並藉花朵傳達情意,若女孩欣然將花送給男孩,表示接受其求婚。
Francisca Reyes Aquino《Philippine Folk Dances Ⅳ》1960.
巴利蕈杯珊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單體珊瑚,珊瑚體質地脆弱易碎,外觀呈圓盤狀或碟狀,最大直徑約20.09 mm,高5.8 mm。珊瑚體底部扁平或稍微凹陷,具顆粒狀突起。珊瑚體隔片變異大,成熟珊瑚體(直徑>4.5 mm)具有5組(S1~S5)隔片;小型個體(直徑<1.8 mm)僅具有3組隔片;珊瑚體直徑1.8~4.5 mm者,具有4組隔片,隔片呈六放排列。S1上緣末端具有4~5個高0.5 mm的棘狀突起,中段為一葉片狀隆起,側緣具有12~13個縱向波浪狀隆脊,末端與中柱連接;S2上緣末端具有5~6個棘狀突起,距離中柱第3或4片大(0.8 mm)且堅硬,末端與中柱連接;S3上緣末端具有2~3個棘狀突起,並藉由籬片與鄰近S4連接;S...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好處、益處。如:「私利」、「利益」、「福利」、「利令智昏」、「有利有弊」。
銳。如:「利劍」、「鋒利」、「銳利」。
從本金生出的子錢。如:「利息」、「紅利」、「利潤」、「連本帶利」。
方便、有好處。如:「便利」、「利人利己」、「損人不利己」。
吉祥、順利。如:「大吉大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急切盼望。如:「巴望」、「巴不得」。
接近、貼近。如:「巴著窗戶瞧」、「前不巴村,後不著店。」
巴結:討好、奉承。如:「他總是一意巴結他的上司。」
巴掌:手掌。如:「他臉上還留著鮮明的巴掌印。」
下巴:臉部的下方。如:「他的下巴長了一顆青春痘。」
指大陸地區四川東部。如:「巴蜀」、「巴東三峽」。
詞綴:A>附屬在物體下面或後面的東西。如:「尾巴」、「嘴巴」。B>凝結成塊的物體。如:「泥巴」、「鹽巴」。
91)。現代心理學。台北市:臺灣東華。黃堅厚(1999)。人格心理學。台北市:心理出版社。黛安娜‧巴巴利亞、莎莉‧歐茨(1994)。發展心理學(黃惠真譯)。台北市:桂冠。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