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7.298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帖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種崇尚臨帖的書派,相對於碑學而言。
2.專門研究考訂各種法帖的源流、時代、體制、優劣、真偽、內容等問題的學問。如宋桑世昌之〈蘭亭考〉、黃伯思之〈法帖刊誤〉、清王澍之〈淳化祕閣法帖考〉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妥當、適切。通「貼」。如:「服帖」、「妥帖」。
順從、馴服。通「貼」。如:「帖服」、「俯首帖耳」。
從石刻或版刻拓印下來的墨跡,用作學習寫字臨摹的範本。如:「碑帖」、「字帖」、「臨帖」。
邀請客人或致謝的紙卡。如:「帖子」、「請帖」、「喜帖」、「謝帖」。
寫有生辰八字等的紙片。如:「庚帖」、「換帖」。
參加網路論壇上討論的文字,或發表的議論。如:「跟帖」、「刪帖」。
量詞。用於計算藥劑的單位。如:「一帖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研習。如:「學習」、「好學」、「學技術」、「學而不厭」。
模仿。如:「呀呀學語」、「有樣學樣」、「九官鳥會學人說話」。
學問。如:「學術」、「博學」、「求學」、「品學兼優」、「才疏學淺」。
學科。如:「哲學」、「文學」、「科學」、「醫學」、「經濟學」。
學說派別。如:「漢學」、「紅學」、「宋明理學」。
求學的場所。如:「學校」、「小學」、「中學」、「大學」、「學堂」。
法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供人臨摹或欣賞的書法拓印本。[例]初學書法的人,可從臨摹顏真卿、柳公權的法帖學起。
碑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崇尚碑刻的書派,與帖學相對稱。碑學原本相當發達,至唐,由於太宗偏愛王羲之、獻之的帖書,一度使碑學趨於衰微,直至清嘉慶、道光以後,阮元倡為南北書派論,碑學始得以復興。
南北書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法在南北朝分為南北二派。南派以帖學為主,風格飄逸。北派以碑學為主,風格剛勁樸拙。自宋代以來帖學獨盛,及至清代,碑學始得抬頭,此說由清代阮元提出。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