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09.3748 ms
共 67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戴在頭上,用來裝飾、保暖或保護頭部的東西。如:「草帽」、「遮陽帽」。唐.杜光庭《虯髯客傳》:「脫衣去帽,乃十八九佳麗人也。」
2.器物的頂罩,作用或形狀像帽子。如:「筆帽」、「螺絲帽」。《聊齋志異.卷二.口技》:「折紙戢戢然,拔筆擲帽丁丁然。」
|
戴高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用好聽的話奉承人。《鏡花緣》第二七回:「老夫聞說此處最喜奉承,北邊俗語叫作『愛戴高帽子』。」《兒女英雄傳》第八回:「我這個人雖是個多事的人,但是凡那下坡走馬、順風使船,以至買好名兒,戴高帽兒的那些營生,我都不會。」也作「戴高帽子」、「戴高帽兒」。
|
帽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帽子的邊緣。唐.李商隱〈飲席代官妓贈兩從事〉詩:「新人橋上著春衫,舊主江邊側帽簷。」也作「帽檐」。
|
烏紗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烏紗製成的帽子。原為便帽,明代始定為官帽,亦指官職。《明史.卷六七.輿服志三》:「文武官常服,洪武三年定,凡常朝視事,以烏紗帽、團領衫、束帶為公服。」也稱為「紗帽」、「烏紗」。
|
帽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戴在頭上,用以遮陽、避雨、保暖或裝飾的用品。《儒林外史》第三九回:「老和尚含著眼淚,自己除了帽子。」
2.加上不恰當、挖苦或罪嫌的詞。比喻罪名或壞名譽。如:「高帽子」、「綠帽子」。
|
扣帽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對人或事未經過詳細的調查與分析,就輕率的冠以某種罪名。如:「凡事要小心求證,不要亂扣帽子。」
|
孟嘉落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代孟嘉在宴席上雖被風將帽子吹落,仍顯得灑脫風流。見《晉書.卷九八.桓溫傳》。後形容才子名士的瀟灑儒雅、才思敏捷。也作「落帽孟嘉」。
|
帽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帽子前面突出一塊像舌頭的簷,多用來遮擋陽光。
|
李戴張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張冠李戴」。見「張冠李戴」條。01.明.劉效祖〈黃鶯兒.堪笑世情薄〉曲:「堪笑世情薄,百般的都弄巧。李四戴著張三帽,歪行貨當高,假東西說好。」
|
蒴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蘚苔植物的孢子體於藏卵器中發育時,藏卵器腹部形成一個膨大套囊,但其生長旋被幼孢子體所超越,藏卵器之上部遂頂在孢子體上,覆蓋於孢蒴頂端,形如帽。也稱為「蘚帽」、「苔帽」。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