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2.386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干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干涉、過問。如:「你憑什麼干與這件事?」也作「干預」、「干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和、同、跟。如:「男與女」、「我與你」、「山與水」、「與民同樂」。
給。如:「贈與」、「授與」、「付與」、「與人方便」。
結交、交往。如:「人之相與,貴在誠信。」
贊、助。如:「與人為善」。
推舉、選拔。如:「選賢與能」。
等待。如:「時不我與」。
同類、朋黨。如:「民胞物與」。
參加。如:「參與」、「與會」、「與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冒犯、觸犯。如:「干犯天條」。
關係、關連。如:「相干」、「與你何干?」
強行參與。如:「干涉」、「干預」、「干政」。
營求。如:「干求」、「干祿」、「干譽」。
盾牌,用來抵擋、保護用的武器。如:「干戈」、「干戚」。
若干:數目不確定之詞。如:「桌上有蘋果若干顆。」
天干:用來代表先後次序的符號,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如:「天干地支」。
干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干涉、參預、過問。《三國演義》第一一八回:「昔先帝在日,譙周未嘗干預國政。」《文明小史》第一八回:「我的吃烟就是我的自由權,雖父母亦不能干預的。」也作「干與」、「干豫」。
干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干預。如:「不要干涉他人的私事。」
2.牽連。《水滸傳》第二二回:「他與老漢水米無交,並無干涉。」《紅樓夢》第六六回:「來自情天,去由情地,前生誤被情感,今既恥情而覺,與君兩無干涉。」
3.一國專斷的以自己的意思強行加於他國,而要求他國從事或不從事某種行為。
4.兩列(含)以上的波在相會時疊加,而形成新波形的現象,稱為「干涉」。
枝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天干與地支。宋.王應麟《小學紺珠.卷一.律曆類》:「甲乙謂之幹,子丑謂之枝,枝幹相配,以成六旬。」
不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感情不和諧、相處不融洽。《三國演義》第五六回:「若知孫、劉不睦,操必使人勾結劉備。」《紅樓夢》第六一回:「於是又有素日一干與柳家不睦的人,見了這般,十分稱願,都來奚落嘲戲他。」
聖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時對天子的尊稱。《三國演義》第一一五回:「某早晚趨侍聖上而已,並不干與國政。」
干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十天干與十二地支,合稱為「干支」。為計算時間的單位。如:「舊時,人們習慣以干支紀日。」《福惠全書.卷一.筮仕部.上任吉期》:「干支喜與本命行年相生,忌相沖剋。」《清史稿.卷二四八.孫可望列傳》:「可望遂盡有雲南,自號平東王,以干支紀年,鑄錢曰『興朝通寶』。」
嘲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嘲笑戲謔。《南史.卷三三.荀伯子傳》:「凡所奏劾莫不深相訶毀,或延及祖禰,示其切直。又頗雜嘲戲,故世人以此非之。」《紅樓夢》第六一回:「於是又有素日一干與柳家不睦的人,見了這幫,十分稱願,都來奚落嘲戲他。」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