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5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1.890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平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平穩安定。如:「他激動的情緒漸漸平定下來。」
2.平息動亂。《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黃帝乃依陣布軍,遂殺死炎帝,活捉蚩尤,萬國平定。」《三國演義》第八○回:「王上平定四海,功德昭於天下。」
3.辨治決定。《後漢書.卷四六.陳寵傳》:「宜令三公,廷尉平定律令。」
4.縣名。參見「平定縣」條。
平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縣名。位於山西省東境,北界盂縣,西接壽陽,南連昔陽,東與河北省交界。東北有娘子關,為險要之地,正太鐵路經此。境內盛產煤、鐵,且所產白瓷,色白如玉,稱為「定窯」。
平定準噶爾回部得勝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高宗乾隆年間,平定新疆準噶爾及回部後,高宗命耶穌會教士郎世寧等人作得勝圖十六幅,稱為「平定準噶爾回部得勝圖」。
平定天下之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明朝燕樂舞蹈。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三年(西元1370)定朝會宴饗之制。制訂武舞名《平定天下之舞》,以象以武功定禍亂之意。大宴時,舞師二人執旌,引武舞士立於兩階之南,北向立。是日九奏三舞(文舞、武舞、四夷舞)第一次進膳時,第四奏,奏「喜昇平」之樂。舞《平定天下之舞》;舞曲名「海清宇」。武舞士三十二人,左手執干,右手執戚,分成四行,每行八人。舞作發揚蹈厲指揮擊刺之狀。
平定格字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格式控制字元,用以使列印或顯示位置可以迅速的移到同一行一序列預定位置中,離目前最近的下一位置。在國際標準組織(ISO),本字元的編碼為〝09〞(十六進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使安定、征服。[例]平定、平息、平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使平靜、使穩固。如:「平定」、「安邦定國」。
暴殄天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地位。 (4) 受:即商王「紂」。商紂,商朝最後一任君王。名辛,為帝乙的兒子,史稱為「紂王」。曾平定東夷,使中原文化逐漸傳播到長江、淮河流域,奠定中國統一的規模。雖材力過人,然拒諫飾非、耽於酒色、暴斂重刑,遂導致民怨四起。周武王東伐至盟津,諸侯叛商者八百;戰於牧野,紂軍敗,自焚於鹿臺。 (5) 暴殄天物:暴殄,不愛惜、任意糟蹋。天物,鳥獸草木等自然界生物。殄,音ㄊ|ㄢˇ。 (6) 烝民:眾民、百姓。 (7) 逋逃:逃亡的罪人。逋,音ㄅㄨ。 (8) 淵藪:比喻人或物聚集的地方。淵,魚所居之處。藪,音ㄙㄡˇ,獸所聚之處。
風行草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論語.顏淵》:「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比喻在上位者以德化民。《三國志.卷五三.吳書.張紘傳》裴松之注引《吳書》:「平定三郡,風行草偃,加以忠敬款誠,乃心王室。」唐.劉禹錫〈為淮南杜相公謝兵馬使朱鄭等官表〉:「遂使感激之士,希勇爵以捐驅,猖狂之徒,耹聖澤而悛性,風行草偃,其勢必然。」也作「風行草靡」、「風行草從」、「草靡風行」、「草偃風行」、「草偃風從」。
拾人牙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殷中軍1>云:「康伯2>未得我牙後慧3>。」 〔注解〕 (1) 殷中軍︰殷浩(西元?∼356),字深源,晉陳郡長平人。識度清遠,好《老》、《易》,負有盛名。初為庾亮記室參軍,後起為建武將軍。朝廷欲平關河,以浩為中軍將軍,都督揚、豫、徐、兗、青五州軍事,以平定中原為己任。征姚襄兵敗,廢為庶人。中軍,職官名。古代軍隊多分為中、左、右三軍,或上、中、下三軍。中軍由主帥親自率領,是軍隊的指揮中樞。 (2) 康伯:韓伯,字康伯,晉潁川長社人,生卒年不詳。殷浩甥。好學,善言玄理,清和有思理,留心文藝。 (3) 牙後慧:別人言談中的智慧。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