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2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760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釋尊幼年時(陳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幅是以人間相來處理佛祖的題材,令人感到特別親切。畫中作摩耶夫人抱悉達多太子於膝上,坐在螺鈿鑲嵌的高椅上,其前方同樣款式的圓桌上置放一盆盛開的蘭花。高明度的色彩予人有聖潔的象徵。這個佈置實際上來自於陳進本人最鍾愛的,屬於舊日台灣仕紳家中的景觀。
年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年代。《晉書.卷九一.儒林傳.范弘之傳》:「與浩年時邈絕,世不相及,無復藉聞。」
2.當年、昔日。唐.盧殷〈雨霽登北岸寄友人〉詩:「憶得年時馮翊部,謝郎相引上樓頭。」元.馮子振〈鸚鵡曲.赭肩腰斧〉曲:「記年時雪斷溪橋,脫度前灣歸去。」
3.年齡。《梁書.卷三八.朱异傳》:「竊見錢塘朱异,年時尚少,德備老成。」
4.年頭。《初刻拍案驚奇》第三三回:「到了山西潞州高平縣下馬村那邊,正是豐稔年時,諸般買賣好做。」
  大陸地區九年義務教育學年時間安排,按一九九二年頒布的課程計畫中,對一學年按五十二週時間安排,不僅安排了教學(包括復習考試)的週數,而且安排了集中活動的週數(包括校傳統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還有機動時間,以利於學校安排活動,體現了新課程計畫對活動課程的重視。具體學年時間安排如下表所列。
  縱觀中國大陸近三十年對學年時間安排表,教學週數有所減少,假期週數有所增加,學生自由活動時間有所增加,學生的教育和生活更豐富多采。如教學週數(含複習考試)一九六二年小學一至三年級為四十週,四至六年級為三十八週,初中為三十八週;一九七八年小學一至三年級為四十二週,四至六年級為三十八週,初中為三十六週...
年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理學上指人四十至六十歲階段。為人生發展八大階段之一。多數人在此一時期獲得最高的職位、最多的收入。但相對的,此一時期的生理衰退歷程亦相當明顯。
年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理學上指六十歲以上至生命終了的時期。由於年歲的增長,老年人的體力、精力和反應都有變弱和遲鈍的傾向,且心理上易受個人社交、經濟能力和健康情形的影響。故此段時期的老人極需社會大眾特別的關照。也稱為「老年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時候,一段的時間。如:「現時」、「古時」、「那時」。
一定的時間。如:「按時」、「準時」、「限時」。
機會。如:「時機」、「時來運轉」。
經常。如:「時常」、「時時」、「學而時習之」。
偶爾。如:「時好時壞」。
現在的、當前的。如:「時弊」、「時裝」、「時事」、「時局」。
量詞。用於計算時間的單位。一時為六十分。如:「這件事不是一時三刻的時間就可以完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量詞。計算時間的單位。一年有十二個月。[例]這件事要花四年時間才能完成。
沆瀣一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僖宗乾符二年時,派崔沆去當主考官。放榜後,有個叫崔瀣的考生被錄取了。當時,考試及第的人,都算是主考官的門生,而主考官就是考試及第的人的座主。巧合的是,崔沆和崔瀣,不但同姓,而且兩個人的單名「沆」、「瀣」兩個字連起來,正好是指夜間的露氣的意思。於是當時人就議論說:「座主門生,沆瀣一氣。」意思是說:這位主考官和他的門生的名字真是巧合,就像是夜間由水氣凝集而成的露氣呀!後來「沆瀣一氣」用來比喻彼此志同道合,意氣相投,本是正面義;也轉用以比喻彼此臭味相投,變成負面義。
剛愎自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左傳.宣公十二年》載,春秋魯宣公十二年時,楚國出兵攻打鄭國,晉國於是派荀林父等人率軍前往援助鄭國。當晉軍正要渡河時,卻聽說鄭國已經和楚國講和,而統帥荀林父在分析形勢後,認為不能輕率地進軍與楚國交戰,因此就打算撤兵回國。然而大將先縠(ㄏㄨˊ)卻不聽指揮,自行率領軍隊渡過黃河,去追擊楚軍。荀林父發覺後,已無法阻止,只好下令全軍前進。楚王聽說晉軍已經渡河追來,原本打算退兵,令尹孫叔敖也有相同的看法,就命令軍隊繼續南撤回國。但是大夫伍參卻力勸楚王應該出兵與晉軍交戰,他認為晉軍的荀林父才剛新任統帥,威信不高;而將軍先縠又固執剛愎,不聽指揮;其餘將領也都意見不一,使得部下無所適從。這時若是楚軍出戰,必...
越俎代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古時候的許由是個有名的高士,莊子在〈逍遙遊〉中對他極為推崇。據說,堯到晚年時想讓位給許由,可是他卻堅不接受,並且說:「你已經將天下治理得非常好,難道現在我會為了外在的虛名來取代你嗎?小鳥在林中築巢,不過佔了一根樹枝;偃鼠到河邊喝水,也不過喝到肚子飽。你回去休息吧!我要這麼大的天下做什麼呢?縱使廚師不下廚,主祭人也不能因此越過禮器,代替廚師去烹煮食物。」後來「越俎代庖」這個成語,就從許由所說的「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ㄗㄨㄣ ㄗㄨˇ)而代之矣」這句話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踰越職分代人辦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