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64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廩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公家所給的膳食。《元史.卷八一.選舉志一》:「成宗大德十年春二月,增生員廩膳,通前三十員為六十員。」《清史稿.卷二八九.蔣廷錫列傳》:「國家廣黌序,設廩膳,以興文教,乃生員經年未嘗一至學宮。」
廩膳生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清時代由官府供給糧食、俸祿的生員。《明史.卷六九.選舉志一》:「增廣既多,於是初設食廩者謂之廩膳生員,增廣者謂之增廣生員。」《儒林外史》第五回:「一個叫王仁,是縣學廩膳生員。」簡稱為「廩生」。
廩膳秀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清時代由官府供給糧食、俸祿的秀才。《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會出師表》:「長子沈襄,本府廩膳秀才,一向留家。」《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六:「浙江溫州府曾有一個廩膳秀才,姓韓名贊卿,屢次科第,不得中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糧倉。如:「倉廩」、「義廩」。唐.皮日休〈貧居秋日〉詩:「門小愧車馬,廩空慚雀鼠。」
2.糧食。《管子.問》:「問死事之寡其餼廩何如。」唐.尹知章.注:「廩,米粟之屬。」宋.蘇軾〈和公濟飲湖上〉詩:「與君歌舞樂豐年,喚取千夫食陳廩。」
3.俸祿。如:「廩粟」、「廩稍」。宋.蘇軾〈答楊君素〉:「奉別忽四年,薄廩維絆,歸計未成。」
儲藏、積聚。《管子.山國軌》:「泰春,民之且所用者,君已廩之矣。」唐.尹知章.注:「廩,藏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置備食物。《說文解字.肉部》:「膳,具食也。」
2.進獻飯食。《呂氏春秋.離俗覽.上德》:「太子祠而膳于公,麗姬易之。」
飯食。如:「早膳」、「晚膳」、「用膳」。《文選.曹植.箜篌引》:「中廚辦豐膳,烹羊宰肥牛。」
廩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清兩代由公家發給銀兩、糧食的生員。《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廩生到此便宜貢,且從容一邊站立,看別個賞花紅。」也稱為「廩膳生員」。
蔡元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城內。他的先世,在明朝末年由諸暨遷到山陰,從高祖開始全家都是經商的,只有他的六叔銘恩(茗珊)讀書,以廩膳生鄉試中式。元培在他叔父的幫助和指導下,讀了許多中國經史典籍,如:四書、五經、史記、漢書、文史通義和說文等。所以他雖生為商家子,但終於走到讀書的路上去,從而決定了他以後發展的方向。 教育與運動革命戊戌政變(一八九八)發生後,元培認為康、梁之所以失敗,是由於不先培養革新人才。同時,他也看清楚了滿清政府的腐敗,革命的不可避免;於是棄官歸里,興辦教育。於此,可見他從事教育工作的動機所在。他最先出任紹興中西學堂監督,校中的功課...
府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府州縣皆設學,直屬於府者為府學。《儒林外史》第五回:「一個是王德,是府學廩膳生員。」
附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時初考入府、州、縣學,而無廩膳可領的生員,稱為「附生」。《六部成語註解.禮部》:「附生:文學較優給有廩膳者,乃為正生員;其未得廩膳者,名曰附生。」也稱為「附學生員」。
附學生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時考入府、州、縣學中的生員,而無廩膳可領的稱為「附學生員」。也稱為「附生」。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