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76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延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延遲耽擱。《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四回:「這件事本就可以延宕過去了。」
延宕滿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延宕滿足指個體為了達成特定目標、獲取渴望的結果,而願意克制衝動,放棄立即的滿足,以換得未來更大滿足的心理特質。該特質是由美國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Walter Mischel與其研究團隊於1960年代設計之實驗 (即著名之「棉花糖」實驗) 所發現。在此實驗中,實驗者給一群年約四歲的幼兒每人一個棉花糖,告訴他們有兩種選擇:一是立刻把糖吃掉;一是在實驗者離開實驗進行的房間後,若能等到他回來再吃,則可以獲得另一個棉花糖。後續的追蹤研究發現:那些在四歲時能夠抗拒馬上吃糖的衝動,忍受煎熬直到實驗者返回,以獲得第二顆糖的孩子,在青春期階段不論學業或是社會能力皆較同儕為佳。家長發現這些能夠延宕滿足的小孩,...
Duckworthy, A. L., & Seligman, M. E. P. (2006). Self-Discipline gives girls the edge: Gender in self-discipline, grades, and achievement test score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98, 198-208.
Mischel, W., Shoda, Y., & Rodriguez, M. L. (1989). Delay of gratification in children. Science, ...
延宕模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依皮亞傑(Jean Piaget, 1896~1980)的觀點,兒童在二歲至七歲期間,思考是透過記號功能(Semiotic functioning,即兒童具有使用心理意象及以字代表不出現之東西的能力)而發展的。延宕模倣是用來說明兒童具有記號功能的一種行為模式。
  嬰兒在三個月大時,就會試著模倣可看得見的別人所表現的行為;可是真正具有心理表徵形式的模倣,則要在兩歲以後。所謂延宕模倣指的是後者,即兒童能透過表徵形式,模倣曾隔一些時間未出現的物體或事件,如兒童模倣早些時日與父母在一起做蛋糕的情形,自己玩做蛋糕,即表示他正在進行延宕模倣。
  延宕模倣的重要性,在於兒童已發展...
延宕回饋滿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延宕回饋滿足 延宕回饋滿足增強的物件可分為「原增強物」與「次增強物」,事物本身就具有增強功能者稱為「原增強物」,例如Skinner box 實驗中的食物;而事物本身不具增強作用,因常與原增強物伴隨出現,經多次學習後就具有增強作用,稱為「次增強物」。例如老師以好寶寶集點卡來獎勵學生,因為集點卡代表老師的認同,學生真正期待的不是被蓋章的行為,而是蓋章等同於老師的讚美,故集點卡屬於次增強物。依回饋的出現時機可以分為「立即回饋」與「
延宕獎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延宕獎賞是指個體在做出反應之後,並沒有立即得到正增強物或脫離嫌惡刺激,其間有一段延宕的時間。延宕獎賞會影響學習的效果。例如,研究指出老鼠壓桿,如果超過三十秒未獲得食物,就無法學會反應。不過也有學者指出,延宕獎賞影響行為表現而不是影響到學習。在辨別學習中也發現立即增強比延宕獎賞要學得快。不過延宕獎賞的效果對於年齡較大的孩子影響較小,可能是他們會利用這段延宕時間來複誦正確反應。至於何以延宕獎賞會導致較差的學習效果,行為學派的觀點是這樣的:在延宕獎賞期間,個體有機會做其他的反應,而這些其他的反應會干擾個體與特定反應的聯結。如果個體已經學會反應之後,再用延宕獎賞,則在部分強化的情況下,會有抗拒反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時間往後移。如:「延期」、「延宕」、「延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拖延、延遲。如:「懸宕」、「延宕」。《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二回:「這一百吊,暫時宕一宕,我再想法子報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延宕。如:「拖延」、「拖時間」、「拖拖拉拉」。
耽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耽誤、拖延、阻誤、貽誤、延宕、延誤
直接學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強學生正確的回應並修正錯誤。4. 導引的練習,教師監控並提供修正性的回饋。5. 學生在沒有任何協助和延宕性回饋的情形下進行獨立的練習,以確保記憶和發展流暢性。6. 定期的複習。該教學法最顯著的特色是它聚焦於學科上、有高度的教師指導和掌控、對學生的進展有高期待、有一個時間管理系統,和一個相對較為中性效果的氣氛。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 直接學習、明示教學英文關鍵字: Direct Instruction、explicit teaching 參考資料:周俊良著。幼兒特殊教育導論, 2006年10月,頁159,華書局有限公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