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5.014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廷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科舉時代,會試通過的考生,擇優由天子在朝廷親試。《明史.卷七○.選舉志二》:「中式者,天子親策於廷,曰廷試,亦曰殿試。」《聊齋志異.卷八.褚生》:「後呂以歲貢,廷試入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帝王處理政事的地方。如:「朝廷」、「宮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預備的,帶實驗性質的。如:「試用」、「試穿」、「試飛」、「嘗試」。
測驗。如:「口試」、「筆試」、「考試」、「試卷」。
苟且偷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宋.汪應辰〈廷試策〉:「昔唐之明皇,承晏安太平之後,苟且偷安,昧于遠圖,政令日弛,法度日隳。」
科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為「元魁」,十一至二十名為「會魁」。貢士再經過「保和殿」覆試,且列等,才有資格參加殿試。殿試又稱「廷試」於四月二十二日舉行。殿試錄取後稱為「進士」。依成績前十名進呈皇帝御覽,欽定名次。進士分為三甲(即三等),即一甲三名,依次為「狀元」、「榜眼」、「探花」(又稱傳臚),其他七名列入二甲,稱「賜進士出身」,三甲若干名,稱「賜同進士出身」。考生是不論年齡,全都以「童生」稱之。但分「已冠」(十六歲以上)、「未冠」(十五歲以下)兩個層級出題。 科舉的出題全部皆出自儒家經典著作論語、大學、中庸、孟子,從南宋開始被稱為“四書”,是科...
三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科舉考試中的鄉試、會試、廷試的第一名,分別稱為「解元」、「會元」、「狀元」,合稱為「三元」。如:「連中三元」。
拔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清代選拔人才的制度。由學政選拔秀才中文行兼優的人,貢入京師,稱為「拔貢生」。待會試、廷試及格後,入選者依成績優劣分成一、二、三等,以七品京官、縣官、教職任用之。餘者罷歸,稱為「廢貢」。初定六年選拔一次,自乾隆七年改為十二年一次。《六部成語註解.禮部》:「從秀才中選其文學拔萃者作為貢生,曰:『拔貢』。」
張孝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文學思想3 著作4 評論 生平 張孝祥(1132~1169) 南宋詞人。字安國,號于湖居士。曆陽烏江(今安徽和縣)人。父祁,曾任直秘閣,淮南轉運判官。張孝祥自幼聰明好學,博聞強記。紹興二十四年(1154)參加廷試。與秦檜之孫秦塤同場。主考官魏師遜及湯思退等為逢迎秦檜而定秦塤為第一,張孝祥第二。高宗讀策後,認為他"議論雅正,詞翰爽美",親擢為進士第一。因此秦檜對張孝祥極為不滿。及第後,又上疏為嶽飛辯冤,更為秦檜所忌恨。秦檜使人誣陷其父與張浚、胡寅等人謀反,於是張祁、胡寅等皆被下獄,紹興二十五年秦檜死後才獲...
殿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時科舉制度中最高一級的考試,由皇帝親自在大殿中主持。《明史.卷七○.選舉志二》:「三年大比,以諸生試之直省,曰鄉試。中式者為舉人。次年,以舉人試之京師,曰會試。中式者,天子親策於廷,曰廷試,亦曰殿試。」
歲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科舉時代,府、州、縣每年按照定額,選拔資格較老的廩生,貢於京師,入國子監講習學業,稱為「歲貢」。《聊齋志異.卷八.褚生》:「後呂以歲貢,廷試入都。」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