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828.13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張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前?~309) 戰國時魏人。相秦惠王,以連橫之策遊說六國,使六國背叛縱約以事秦。惠王卒,六國復合縱以背秦,群臣讒之,乃去秦而為魏相,一年後卒。
張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張儀與楚相飲酒,後楚相遺失璧玉,懷疑張儀所偷,因而鞭打他數百次,仍不承認,後釋回。其妻笑以學遊說遂招此禍。張儀卻問他舌頭是否仍在?蓋舌頭仍在即可繼續遊說。見《史記.卷七○.張儀傳》。後以張儀舌指雖未發跡,但仍有發展的潛能。五代.劉兼〈自遣〉詩:「家人莫問張儀舌,國士須知豫讓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姓。如戰國時魏國有張儀,漢代有張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的容貌舉止。如:「威儀」、「儀容」、「儀表堂堂」、「儀態萬千」。
有一定規矩、程序的禮節。如:「禮儀」、「司儀」、「儀式」。
禮金或禮物。如:「賀儀」、「奠儀」、「謝儀」。
器具。如:「儀器」、「地球儀」、「渾天儀」、「地動儀」。
仰慕、嚮往。如:「心儀已久」。
口若懸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五首.神照上人〉:「心如定水隨形應,口似懸河逐病治。」 02.《三國演義.第四五回》:「假使蘇秦、張儀、陸賈、酈生復出,口似懸河,舌如利刃,安能動我心哉!」 參考詞語︰辨口如懸河注音︰ㄅ|ㄢˋ ㄎㄡˇ ㄖㄨˊ ㄒㄩㄢˊ ㄏㄜˊ漢語拼音︰biàn kǒu rú xuán hé釋義︰猶「口若懸河」。見「口若懸河」條。 01.唐.韓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論列,願借辯口如懸河。」 參考詞語︰瀉水懸河注音︰ㄒ|ㄝˋ ㄕㄨㄟˇ ㄒㄩㄢˊ ㄏㄜˊ漢語拼音︰xiè shuǐ xuán hé釋義︰義同「口若懸河」。見「口若懸河」條。 01.唐.楊炯〈大周明威將軍梁公神道碑〉:「九歲明《詩》,七齡通《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你。《韓非子.難勢》:「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史記.卷七○.張儀列傳》:「子亦知子之賤於王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連橫的簡稱。為戰國時張儀所提倡的一種外交政策。與「合縱」相對。《文選.賈誼.過秦論》:「約縱離橫,兼韓魏燕趙宋衛中山之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拜見長輩時奉上的見面禮。通「贄」。《孟子.滕文公下》:「出疆必載質。」漢.趙岐.注:「質,臣所執以見君者也。」《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傳》:「乃令張儀詳去秦,厚幣委質事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車時用以拉引的繩索。《論語.鄉黨》:「升車,必正立執綏。」《史記.卷七○.張儀傳》:「張儀至秦,洋失綏墮車,不朝三月。」
比比皆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張儀是戰國時代有名的謀士,《戰國策.秦策一》裡記載他遊說秦惠王,向秦王分析當時的國際情勢,提出自己的連橫政策,以打破六國合縱之約,進而統一天下。他認為六國普遍國庫空虛,賞罰不明,以致軍民到了戰場上,看到敵人都四處逃散,然後怪罪人民不能效忠。其實這都是制度上的不公,賞罰不明確所造成的。而秦國制度完備,信賞必罰,人民「聞戰頓足徒裼,犯白刃,蹈煨炭,斷死於前者比是也」,意謂:人民都勇於赴死,為國家效命,不怕刀槍火炭,斷然戰死沙場之人「比比是也」。因此,秦國有實力併吞六國,只要政策得當。就用「比肩」來表示很多。後來「比比皆是」這個成語就從「比是也」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到處都是。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