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311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張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為了事情的發展而於預先所做的安排。唐.白居易〈六讚偈〉:「欲以起因發緣,為來世張本也。」
2.為作伏筆而預先說的話或寫的文章。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卷一○.議論》:「元長之為是詩也,蓋欲為他日敗事張本耳。」
3.根據、理由。《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一:「你每不知事體,這出銀殯殮,正好做告狀張本。這樣富家,一條人命,好歹也起發他幾百兩生意,如何便是這樣住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拉開、展開。如:「張弓」、「張開」、「張口」。
擴大、誇大。如:「張揚」、「誇張」、「擴張」、「虛張聲勢」、「明目張膽」。
慌忙不知所措的樣子。如:「慌張」、「張皇失措」。
看、望。如:「東張西望」。
想法、主意。如:「主張」。
開張:商店開始營業。如:「開張大吉」。
量詞:A>用於計算某些可開張物體的單位。如:「一張嘴」、「兩張弓」。B>用於計算平面物品的單位。如:「一張紙」、「兩張桌子」、「三張薄餅」。
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草木的根。如:「根本」、「草本」。
事物的根源或本原。如:「基本」、「助人為快樂之本」。
主要的、中心的。如:「本體」、「校本部」。
原來的。如:「本來」、「本意」、「原本」。
依憑。如:「本乎良心」、「打分數要本著公平公正的原則。」
自己的。如:「本身」、「本地」、「本國」。
今、目前的。如:「本日」、「本年」、「本月」。
母金、資金。如:「本金」、「成本」、「賠本」、「將本圖利」。
書冊、簿子。如:「課本」、「筆記本」。
量詞:A>計算書籍、簿冊等的單位。如:「五本書」、「三本帳簿」。B>計算戲曲分段的單位。如:「西廂記第四本」。C>計算影片攝製成的膠卷的單位。如:「這部影片長達八大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洩露。如:「走漏消息」。《左傳.僖公二年》:「齊寺人貂始漏師于多魚。」晉.杜預.注:「傳言貂於此始擅貴寵,漏洩桓公軍事,為齊亂張本。」
難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加強反問語氣的副詞,即「莫非」的意思。元.無名氏《馬陵道》第三折:「我這裡吐膽傾心說與伊,難道你不解其中意?」《紅樓夢》第四回:「難道就沒抄一張本省的『護官符』來不成?」
榮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揚人受官任職之辭。《三國志.卷五四.吳書.魯肅傳》:「瑜隕踣之日,所懷盡矣」句下裴松之注引《江表傳》:「委以腹心,遂荷榮任。」《紅樓夢》第四回:「老爺既榮任到這一省,難道就沒抄一張本省的『護官符』來不成?」也作「榮膺」。
行政原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建立在法治的前提之下,一切照章行事,重視法令規則之建立與執行。5.用人唯才原則:機構用人一切以才能為張本,不可私相授受,有所徇私苟且,只要有才幹有能力,就有出人頭地機會,全憑真才實學派任。6.非人情性原則:組織用人及論事,全依法行事,不講私人情面,沒有人情壓力存在,一切求其客觀實在,不依個人關係論事。7.人員專任原則:組織行政運作欲求有效,應力求工作分派專人專職、儘量避免兼職人事,以減少推諉不願負責現象。其他,如控制幅度原則、安全保障原則……等原則,亦皆為人所重視。雖然,此等原則的提出,或有必要,但未免太重視「應如何」的...
織田信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534~1582)日本戰國時代最後的將軍,殲滅群雄,推翻足利幕府,為統一全國立張本。與豐臣秀吉、德川家康合稱三雄。後被部下明智光秀所殺。
設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代馬融施絳帳,授生徒。典出《後漢書.卷六○上.馬融傳》。後以設帳指建教館教授學生。《聊齋志異.卷一.嬌娜》:「少年細詰行蹤,意憐之,勸設帳授徒。」《文明小史》第一四回:「設帳家中,跟他學習些弔渡鉤挽之法,以為小試張本。」
一筆抹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輕率的全盤否定。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嘉靖大獄張本》:「而世宗獨斷,直謂議禮新貴所昭雪,即跖蹻亦必曾史。遂將前後援書,一筆抹殺。」也作「一筆抹倒」、「一筆抹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