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0.639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張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張霸字伯饒,東漢蜀郡成都人。霸幼年已知孝讓,出入、飲食都自然符合禮制,鄉人稱譽為「張曾子」;七歲通〔春秋〕,其後隨長水校尉樊鯈受〔嚴氏春秋〕,又博覽五經,因樊鯈所刪〔嚴氏春秋〕仍多繁辭,乃減定為二十萬言,更名為〔張氏學〕。後舉孝廉,和帝時任會稽太守,那人如有學業德行,均被拔擢任用,以致郡中士民爭相砥礪志節,習經者數以千計,道路上只聞誦讀之聲。張霸位至侍中,以疾卒,享年七十歲,諡曰憲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拉開、展開。如:「張弓」、「張開」、「張口」。
擴大、誇大。如:「張揚」、「誇張」、「擴張」、「虛張聲勢」、「明目張膽」。
慌忙不知所措的樣子。如:「慌張」、「張皇失措」。
看、望。如:「東張西望」。
想法、主意。如:「主張」。
開張:商店開始營業。如:「開張大吉」。
量詞:A>用於計算某些可開張物體的單位。如:「一張嘴」、「兩張弓」。B>用於計算平面物品的單位。如:「一張紙」、「兩張桌子」、「三張薄餅」。
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居領導地位、稱雄的人。如:「稱霸」、「春秋五霸」。
為非作歹、專橫無理的人。如:「惡霸」。
強橫無理。如:「霸占」、「霸道」。
把持、操控。如:「霸權」、「獨霸一方」、「雄霸天下」。
不識時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意是不識抬舉,後亦指不知時尚機運以求通達。《後漢書.卷三六.張霸傳》:「時皇后兄虎賁中郎將鄧騭,當朝貴盛,聞霸名行,欲與為交,霸逡巡不答,眾人笑其不識時務。」《三國演義》第四四回:「今數人皆被操滅,天下無人矣。獨有劉豫州不識時務,強與爭權。」也作「不達時務」。
如墮五里霧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好像墜入極大的雲霧中。語本《後漢書.卷三六.張霸傳》:「性好道術,能作五里霧。」後比喻模模糊糊或看不清事情的真相。如:「你們倆這樣一吵,把我搞得如墮五里霧中,摸不著頭緒。」
五里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東漢張楷施法術所製造的雲霧。見《後漢書.卷三六.張霸傳》。後比喻迷離恍惚的情境。如:「這個案件內情撲朔迷離,令負責調查的人如墜五里霧中。」
就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從師學習。《列子.說符》:「裹糧就學者成徒,而溺死者幾半。」《後漢書.卷三六.鄭范陳賈張列傳.張霸》:「諸生孫林、劉固、段著等慕之,各市宅其傍,以就學焉。」
翦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翦滅削除。《後漢書.卷三六.張霸傳》:「召軍正執有罪者誅之,引兵還屯都亭,以次翦除中官,解天下之倒縣。」
不達時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識時務」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後漢書.卷三六.鄭范陳賈張列傳.張霸》載,東漢的張霸是一個很有才學的文人,他七歲時就能通曉《春秋》,博聞強記,學問過人,又能孝順父母,待人謙和,在當時的社會上獲得了良好的名聲。因此張霸被舉為孝廉,屢獲升遷,最後成為侍中。當時政權落入外戚鄧氏手中,虎賁中郎鄧騭(ㄓˋ)是鄧皇后的哥哥,地位顯赫,有權有勢,是眾人巴結討好的對象。鄧騭聽說了張霸的良好聲名,便想要與他結交,來提升自己的名望。但是張霸對鄧騭沒有好感,總是設法避開鄧騭,對他不理不睬。因此很多人都嘲笑張霸不知變通,以致失去一個升官發財的大好機會。後來「不識時務」被用來比喻不知利用時運以求通達;也...
五里霧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五里霧中意思:本指東漢張楷施法術所製造的雲霧,後比喻迷離恍惚的情境。出自:漢書.卷三十六.張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