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62.201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盛酒的器具或宗廟常用的祭器。《爾雅.釋器》:「、卣、罍,器也。」晉.郭璞.注:「皆盛酒尊,其總名。」《宋書.卷四二.列傳.劉穆之》:「功銘鼎,義彰典策。」
2.常道、常法。《詩經.大雅.烝民》:「民之秉,好是懿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雲南、四川、貴州、廣西等省分。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語支,有六種方言,大多兼通漢語文。經濟以農業為主,狩獵、捕魚、手工業為副。今存有千種以上的文手抄本,都是有關族文化的記載。實行嚴格的等級內婚。以父系血緣為基礎的黑家支組織具有政權性質。信仰主要是萬物有靈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亦有部分信仰佛、道、天主教等宗教。參見「」條。
功銘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功業被刻在鼎、等器物中,以資表揚。南朝梁.任昉〈王文憲集序〉:「前郡尹溫太真、劉真長,或功銘鼎,或標德素尚。」
倫攸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倫常敗壞。《書經.洪範》:「帝乃震怒,不畀洪範九疇,倫攸斁。」晉.范甯〈春秋穀梁集解序〉:「禮壞樂崩,倫攸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陸地區稱族的傳統文字。有一千八百四十個字母。史志上稱為「爨文」或「韙書」。尚存早期文獻包括十五世紀的銘文、十六世紀的碑記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宗廟常用祭器的總稱。《左傳.襄公十九年》:「且夫大伐小,取其所得以作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彝器。刻飾有蜼形的器具,古代多用於祭祀。《周禮.春官宗伯.司尊彝》:「凡四時之間祀,追享朝享,祼用虎彝、蜼,皆有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常道、倫常。《書經.洪範》:「惟天陰騭下民,相協厥居,我不知其倫攸敘。」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史傳》:「自平王微弱,政不及雅,憲章散紊,倫攸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心所持守的常道。《詩經.大雅.烝民》:「民之秉,好是懿德。」漢.鄭玄.箋:「民所執持有常道,莫不好有美德之人。」南朝宋.顏延之〈陶徵士誄〉:「人之秉,不隘不恭。」也作「秉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宗廟中的祭器,上刻表彰有功人物的文字。《宋書.卷四二.列傳.劉穆之》:「秉德佐命,翼亮景業,謀猷經遠,元勛克茂,功銘鼎,義彰典策。」
2.烹飪的器具。明.于謙〈詠煤炭〉詩:「爝火燃回春浩浩,洪鑪照破夜沉沉。鼎元賴生成力鐵石猶存死後心。」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