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06.105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形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表露於外的動作舉止。晉.陶淵明〈答龐參軍〉詩:「情通萬里外,形跡滯江山。」《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七:「既有了這些形跡,事不難查,且自寬心。」也作「形蹤」。
2.儀容禮貌。如:「不拘形跡」。《聊齋志異.卷八.局詐》:「我輩通家,原不以形跡相限。」
形跡可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人的舉止、動作或態度令人起疑。《清史稿.卷四二二.王茂蔭傳》:「各處捕獲難民,指為形跡可疑,嚴訊楚毒。」《文明小史》第一五回:「看見有形跡可疑的,以及箱籠斤兩重大的,都要叫本人打開給他查驗。」
形跡敗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洩露行為蹤跡。如:「法網恢恢,藏匿多時的歹徒終究形跡敗露,接受法律制裁。」《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七:「一覺直睡到天明,醒來不見了王氏,明知逃去,恐怕形跡敗露,不敢明明追尋。」
放浪形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明.祝允明〈唐子畏墓誌并銘〉:「放浪形跡,翩翩遠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樣子、模樣。如:「形狀」、「圓形」、「外形」。
軀體。如:「形影不離」、「形單影隻」。
狀況。如:「地形」、「形勢」。
表現、顯現。如:「形諸於色」、「喜形於色」。
比較。如:「相形之下」、「相形失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腳印。如:「足跡」、「絕跡」、「匿跡」。
泛指一切事情發生後所留下的殘痕。如:「跡象」、「痕跡」。
放蕩不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放蕩」,放縱,行為不加檢束。語出《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不羈」,不受拘束。語出《史記.卷八三.魯仲連鄒陽列傳.鄒陽》。「放蕩不羈」原指豪放而不受拘束。後用以形容行為放縱隨便,不加檢點。 △「不拘形跡」、「牛驥同皁」、「放浪形骸」
不拘小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釋義3 3.用法4 4.義近.義反4.1 義近4.2 義反5 5.例句 1.出處 後漢書.馮衍傳︰「性敦樸,不拘小節。」隋書.楊素傳︰「素少落拓,有大志,不拘小節。」 2.釋義 小節︰無關原則的生活瑣事。 3.用法 多只不拘泥於生活小事,豪放而率真。 4.義近.義反 義近 不拘形跡、不修邊幅、大而化之 義反 一本正經、繁文縟節、循規蹈矩 5.例句 他這個人就是不拘小節,常常隨性做事。
圖窮匕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時,燕太子丹派荊軻獻燕國的地圖,而藏匕首於圖中,以謀刺秦王的故事。典出《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荊軻傳》。後比喻事情發展到最後,形跡敗露,現出真相。如:「他私下挪用公款來周轉,沒想到圖窮匕見,終於吃上官司。」也作「圖窮匕現」、「圖窮匕首見」。
不著痕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留任何形跡。如:「這位魔術師技藝高超,不著痕跡地讓手裡的鴿子消失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