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05.407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復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報刊雜誌停刊後恢復刊行。如:「停刊之後要再復刊是很難的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回到原來的狀態。如:「復原」、「光復」、「收復」、「恢復」、「康復」。
再、又。如:「復活」、「舊疾復發」、「去而復返」、「死灰復燃」。
回報、回答。如:「復仇」、「回復」、「函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印刷出版。如:「出刊」、「刊行」、「發刊」、「停刊」。
發表、登載。如:「刊登」、「刊載」。
書報雜誌,亦指定期發表的專欄。如:「報刊」、「特刊」、「期刊」、「月刊」、「專刊」、「副刊」。
修改、改正。如:「刊誤」。
李幼鸚鵡鵪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 / 頁48-492 「專訪青春胴體的僕人,思想的男妓──李幼鸚鵡鵪鶉」/ 王婉嘉 / 『破報』復刊440期 / 2006
李幼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 / 頁48-492 「專訪青春胴體的僕人,思想的男妓──李幼鸚鵡鵪鶉」/ 王婉嘉 / 『破報』復刊440期 / 2006
洪醒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六七年在台灣日報副刊連載短篇小說,一九七零年與陌上桑、喬幸嘉、黃朝湖等人將已停刊的文藝雜誌《這一代》復刊,曾得吳濁流文學獎佳作。一九八三年七月三十一日,因車禍去世,結束他三十三年短暫而璀璨的一生。 文學風格:醒夫的文學所處時代,正是戰後台灣文學本土自覺的關鍵年代。自六○年代末開始發表作品,因受當時台灣現代主義文風影響,他寫了許多存在主義小說的作品。但是此時他尚處於文學摸索階段,因此有許多不同風格的嘗試性作品,從他的早期作品到成熟期作品這段歷程,可窺知六○年代至七○年代台灣文壇的轉變軌跡。又從其與《後浪》詩刊同仁及當時青年...
茅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在漢口成立,茅盾被選爲理事。4月,他主編的《文藝陣地》在廣州創刊,同時又爲在香港復刊的《立報》編輯副刊《言林》。長篇小說《第一階段的故事》(原名《你往那裏跑?》),便是這時完成的。12月,應杜重遠的邀請,經海防、昆明去新疆迪化(今烏魯木齊)。1939年3月抵新疆。在新疆學院任教。4月新疆文化協會成立,茅盾被推舉爲委長。1940年,新疆的統治者盛世才反動面目日益顯露,茅盾被迫於 4月底離開新疆,經蘭州、西安於5月末抵達延安。在延安期間,曾在魯迅藝術文學院、陝甘寧邊區文化協會講學。在《中國文化》、《大衆文...
顧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家庭悲劇3 評價4 著作 生平顧城(1956年9月24日-1993年10月8日),中國當代詩人,作家顧工之子。1956年9月24日出生於北京人民醫院,1963年9月進北京西直門小學。1969年5月隨父下放山東昌邑縣東冢公社。1979年《星星》復刊號上發表公劉《新的課題——從顧城同志的幾首詩談起》。1987年應邀出訪歐美國家,進行文化交流、講學活動。1988年8月8日和謝燁在上海結婚。赴紐西蘭,講授中國古典文學,被聘為奧克蘭大學亞語系研究員。後辭職隱居激流島。1992年重訪歐美並創作。留下大量詩、文、書法、...
川端康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疑問。 風格:川端康成的一生是孤獨且憂鬱的,這反映在他的創作中。在東京大學國文專業學習時,她就參與復刊《新思潮》(第6次)雜志。1924年畢業後,同年和橫光利一等創辦《文藝時代》雜誌,後成為由此誕生的新感覺派的中心人物之一。新感覺派衰落後,參加新興藝術派和新心理主義文學運動,一生創作小說100多篇,中短篇多於長篇。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華的美,並深受佛教思想和虛無主義影響。早期多以下層女性作為小說的主人公,寫她們的純潔和不幸。後期一些作品寫了近親之間、甚至老人的變態情愛心理,表現出頹廢的一面。 作品:《伊豆舞孃》、《...
北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其家人團聚,結束其近20年的歐美各國漂泊式生活[1]。1990年在北島的主持下《今天》文學雜誌在挪威復刊,至今仍在世界各地發行,其網路版和論壇(www.jintian.net)也享譽世界各地漢語文學圈。 著作出版的詩集有:《陌生的海灘》(1978年)、《北島詩選》(1986年)、《在天涯》(1993年)、《午夜歌手》(1995年)、《零度以上的風景線》(1996年)、《開鎖》(1999年),其他作品有:《波動》及英譯本(1984年)、《歸來的陌生人》(1987年)、《藍房子》(1999年),散文集《失敗之書》(2004年...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