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5.015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顧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家庭悲劇3 評價4 著作 生平顧城(1956年9月24日-1993年10月8日),中國當代詩人,作家顧工之子。1956年9月24日出生於北京人民醫院,1963年9月進北京西直門小學。1969年5月隨父下放山東昌邑縣東冢公社。1979年《星星》復刊號上發表公劉《新的課題——從顧城同志的幾首詩談起》。1987年應邀出訪歐美國家,進行文化交流、講學活動。1988年8月8日和謝燁在上海結婚。赴紐西蘭,講授中國古典文學,被聘為奧克蘭大學亞語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回頭看。泛指看、望。如:「回顧」、「環顧」、「左顧右盼」、「瞻前顧後」。
拜訪、探望。如:「三顧茅廬」。
買賣交易或服務業稱服務對象的到來。如:「光顧」、「惠顧」。
購物的客人。如:「顧客」、「主顧」。
關注、照料。如:「顧念」、「照顧」、「顧全大局」。
考慮。如:「顧慮」、「顧忌」、「顧此失彼」、「奮不顧身」。
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護牆。如:「為國干城」、「萬里長城」。
都市。如:「城市」、「都城」、「城鄉差距」。
朦朧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朦朧詩是醞釀於文革期間,1970年代末開始正式出現於文壇的一種文學思潮,主要得名於當時官方媒體對其作品「晦澀」、「朦朧」的批評。最初以地下刊物《今天》為核心。從某種意義上說,朦朧詩是個人主義對文化單一與平均化現象的反思。朦朧詩的代表詩人包括北島、顧城、江河、楊煉和舒婷。北島創作於「文革」後期的短詩《回答》是第一首公開發表的「朦朧詩」作品,刊載在1979年3月號《詩刊》上。一部分朦朧詩最後在1985年以《朦朧詩選》的書名發表,後來人們在習慣上將這一時期發表的這一類民間現代詩歌稱為朦朧派詩歌。北島與芒克在1978年創辦了《今...
丁旭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包括台灣當代詩人:余光中、張默、陳千武、巫永福、林燿德、紀弦、洛夫,也評論過中國詩人徐志摩、北島、顧城等人。除了詩作的解析,丁旭輝也試圖從「思潮」的角度,解讀笠詩社「新即物主義」詩學觀念的發展過程與意義;並從宏觀與微觀兼具的角度,首度提出「圖象技巧」的觀點,對台灣現代詩「圖象技巧」的形成、發展、意義與價值,做了系統化的論述。節自http://www.khcc.gov.tw/home01_1.aspx?ID=$9201&IDK=2&EXEC=L&AP=$9201_TYPE-237^$9201_KE...
下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往下看。唐.杜甫〈陪王侍御同登東山最高頂宴姚通泉晚攜酒泛江〉詩:「東山高頂羅珍羞,下顧城郭消我憂。」《新唐書.卷一七六.韓愈傳》:「高處在古無上,平處下顧二謝。」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