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31.718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復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執行命令後回報。《儒林外史》第三回:「我復命之後,在京專候。」也作「覆命」。
歸根復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歸根復命是返回根本,復歸虛寂的道體的意思。語見老子〔道德經〕第十六章:「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命復命曰常。」意思是自然萬物林林總總,生時固然生機盎然,一旦枯萎凋落,無不各自復回根本。根本原是虛寂的道體,所以安靜。萬物回復到虛寂的道體,趨於寂靜,可說完成了自然造化賦予的生命。如此盈虛消長,循環往復的歷程,正是恆常不變的自然法則,所以說「復命曰常」。
  根據老子學說,復命可有三義:一是復歸於道,二是復歸於古,三是復歸於嬰兒。「歸根復命」就是復歸於道,意指宇宙萬物創生化育皆源於道,待萬物消毀滅亡返回於道,有如落葉歸根一般。(參見「觀復」)這類循環往復的思想常見於古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回到原來的狀態。如:「復原」、「光復」、「收復」、「恢復」、「康復」。
再、又。如:「復活」、「舊疾復發」、「去而復返」、「死灰復燃」。
回報、回答。如:「復仇」、「回復」、「函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差遣。如:「命人前去」。
上級對下級的指示。如:「命令」、「遵命」、「奉命」、「聽命行事」。
生物生存的機能。如:「生命」、「性命」、「救命」、「命在旦夕」。
先天注定的,非後天所能改變的。如:「命運」、「好命」、「算命」、「紅顏薄命」、「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取定。如:「命名」、「命題」。
以為。如:「自命不凡」、「自命風流」。
大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詩經.大雅》的篇名。共八章。根據〈詩序〉:「大明,文王有明德,故天復命武王也。」或以為美文王及武王之詩。首章二句為:「明明在下,赫赫在上。」
生死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陰間記載生者生卒年月日時辰的簿本。宋.洪邁《夷堅甲志.卷四.鄭鄰再生》:「復命檢勾生死簿,稱鄰壽尚有一紀半。」《西遊記》第三回:「是我顯神通,直嚷到森羅殿,與那十王爭吵,將我們的生死簿看了。」
銷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完成上級交付的任務後,向長官復命。《福惠全書.卷八.錢穀部.漕項》:「甫及銷差,而仍然盤踞。」《老殘遊記》第一八回:「霎時飯罷,白公立即過河,回省銷差。」
首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身、出發。《北史.卷五三.綦連猛傳》:「彥深為西兗州刺史,即日首途。」唐.袁郊《紅線》:「今一更首途,三更可以復命。」也作「首塗」。
還元返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回復到事物的本源狀態。宋.張君房《雲笈七籤.卷五六.元氣論》:「土能藏木金水火,而土自亦歸於土,故墓亦在辰土,是謂還元返本,歸根復命之道。」
慢騰斯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作緩慢、不慌不忙的樣子。《老殘遊記》第一三回:「既是明天一黑早要復命的,怎麼還這麼慢騰斯禮的呢?」也作「慢條斯禮」。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