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95.10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心智技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智技能定義它允許者利用辨認、概念、規格和問題解決技能來完成符號來控制知識。舉例類似認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臟:內臟之一。主管體內血液循環的器官。
思想、意念。如:「愛心」、「良心」。
腦海。如:「心思」、「心想事成」。
感情、情緒。如:「心情」、「心平氣和」。
物體的中央、內部。如:「圓心」、「掌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才幹。如:「才能」、「能力」、「能耐」、「能幹」。
有才幹的人。如:「選賢與能」、「能者多勞」。
足以勝任。如:「能夠」、「不能」、「能歌善舞」。
可以。如:「可能」、「你能幫忙嗎?」
用途、功用。如:「功能」。
物質運動的能量。因運動形式不同而有電能、熱能、機械能、化學能、原子能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對事理吸收與理解的能力。如:「智慧」、「智力」、「大智若愚」。
聰明的。如:「智者」、「不智之舉」。
謀略。如:「鬥智不鬥力」。
才識。如:「智勇雙全」、「足智多謀」、「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才能、手藝。如:「技巧」、「技藝」、「技術」、「技能」、「身懷絕技」、「一技之長」。
心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思智能。如:「心智成熟的人,比較能以理性的態度待人處事。」《呂氏春秋.審分覽.任數》:「耳目心智其所以知識甚闕,其所以聞見甚淺,以淺闕博居天下,安殊俗,治萬民,其說固不行。」
技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有效運用專門的技術和能力.
學習條件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習的先備條件。 學習條件論的核心主張學習條件論的核心主張乃是蓋聶所提出的五類的學習結果:語文知識、心智技能、動作技能、態度、和認知策略等。蓋聶認為這五類的學習分別代表不同的能力和表現,其學習方式也各不相同。各種能力的習得都必須具備某些特定的學習條件,亦即不同的學習結果所牽涉的學習條件並不一樣。而學習條件又分為「內在條件」和「外在條件」兩類。所謂學習的內在條件是指學習者已有的先備知識與技能,外在條件指的則是外在的學習情境。唯有透過內在的先備技能和認知處理步驟與外在的支持性環境刺激間的有效互動,才可能產生所預期的學習結果。...
蓋聶(Gagne)的學習條件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理階段。3. 教學目標分類論:一九七七年在其所著學習條件書中將教學目標(教學結果)分為五大類(1) 心智技能。(2) 認知策略。(3) 語文知識。(4) 動作技能。(5) 態度。4. 學習條件論的摘要(1) 基本假設--發展是學習的累進效果所成;學習並非一歷程,而且各歷程彼此並不能互相涵蓋,或者融合為一。(2) 學習--把來自外在環境之刺激轉化為習得的新能力,所需之數個訊息處理階段。(3) 學習結果--一種內在能力可由各類學習之特定實作表現展示出來。(4) 學習要素--五類學習:語文資訊、
辨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辨別(discrimination) 辨別辨別(discrimination)是心智技能學習的基礎。學生學到辨別刺激的不同而給予不同的反應,或是從眾多刺激中辨識出相同的刺激,他的學習才會達到準確精密的地步。辨別能力的培養,是小學低年級教學的主要課題之一。從物體形狀、顏色、大小、輕重的辨別,到文字與符號(如+-×÷等)的辨別,都是兒童必須學習的。影響辨別的內在條件是,個體必得經由感官覺察到刺激,而且能辨別個刺激之間相同的或相異的特徵。此種內在條件雖不能直接觀察,但可由個體表現的外顯反應來確定。因此,在教兒童辨別學習時,要想...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