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54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忍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忍受痛苦。《南齊書.卷五五.孝義列傳.吳達之》:「嘗遇病,與母隔壁,忍痛不言,囓被至碎,恐母之哀己也。」《紅樓夢》第三○回:「寶玉一面進房來解衣,一面笑道:『我長了這麼大,今日頭一遭兒生氣打人,不想就偏遇見了你。』襲人一面忍痛換衣裳,一面笑道:『我是個起頭兒的人,不論事大事小,事好事歹,自然也該從我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疼的感覺。如:「疼痛」、「頭痛」、「牙痛」。
極端、非常。如:「痛恨」、「痛飲」、「深惡痛絕」。
悲傷、苦楚。如:「悲痛」、「沉痛」、「痛不欲生」、「痛心疾首」。
下定決心、澈底。如:「痛改前非」、「痛下決心」。
憐惜。如:「弟弟摔破了頭,讓媽媽好心痛!」
痛快:A>心情舒暢。B>做事俐落,不拖泥帶水。如:「他個性豪爽,做事十分痛快。」
痛飲:痛快地喝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壓制情緒或克服所受的痛苦。如:「忍耐」、「忍辱負重」、「忍痛割愛」、「堅忍不拔」、「忍氣吞聲」。
魚目混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匆勿寫了一個方子,就走了出去。可是滿意說什麼也不肯殘損那顆稀世之珍,所以就只吃了方子上的藥;壽量則忍痛吃了用家傳珍珠粉合的藥。 幾天以後,遊方郎中來到滿意家問病況如何,滿意如實以告,郎中說,“我能否看看你的珍寶?”滿意打開盒子。“果然是不世之珍!”郎中道:“你為什麼不拿著它到外面去展示呢?”壽量告訴郎中,吃了藥卻沒什麼作用。“那麼你把所用的珍珠給我看。”郎中說。不得已,壽量掙扎著拿了出來。郎中一看,大笑著 說:”這哪是什麼珍珠。這是海洋中一種大魚的眼睛。真是魚目混珠。 哪能治好你的病啊!” 三、例句一 些 不 法 商 ...
天羅地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羅」,是捕鳥的網子。天上地下都布滿了網子,表示被嚴密地包圍,難以逃脫。《大宋宣和遺事.亨集》中,賈奕與李師師本是一對戀人,但因為李師師受到天子寵愛,賈奕不敢冒瀆,只好忍痛和李師師分手。不料賈奕的心情尚未平復,又被高俅陷害,下於獄中,難以逃脫。「纔離陰府恓惶難,又值天羅地網災。」就是形容賈奕命運多舛,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後來「天羅地網」這句成語被用來比喻防範布置得極為嚴密而無法逃脫。另在元.施惠《幽閨記》第二○齣中,主角亦用「離天羅,入地網」形容自己落入山賊之手,逃生無望的處境。
詹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合其脾味,亦因此而影響了其日後的詩風。一九四二年,台中一中畢業後,詹冰至日本求學,在父親的堅持下,忍痛放棄文科,投考明治藥專。雖然如此,詹冰對文學的熱愛不曾稍減,「一隻手拿著試管,一隻手翻開詩集」,饑渴地醉嚐文學醇香。一九四三年,藥專二年級的他,以一首新詩作品〈五月〉,獲日本名詩人堀口大學大肆贊賞推薦,於日本刊物公開發表。  透明的血管中  綠血球在游泳著  五月就是這樣的生物  五月是以裸體走路   在丘陵,以金毛呼吸  在曠野,以銀光歌唱  於是,五月不眠地走路  詹冰說,這首〈五月〉的受肯定,讓他下定決心,走上寫...
鶯鶯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解,而且也令人同情的。鶯鶯在張生即將離開之際便「已陰知將訣矣」,表現出其知人知己之智,她為了安慰張生忍痛說出這番話:  「必也君始之,君終之,君之惠也。則沒身之誓,其有終矣。又何必深憾於此行?然而君既不懌,無以奉寧。」這已是近乎低聲下氣地哀求了!雖然她明知道兩人是沒有結果的,但還抱著一線希望。之後陸續寫了幾封情真意切的信,但仍舊喚不回張生,她也死心了,便另嫁他人,當張生又來找她之時,她寫下一詩表明心跡:  自從消瘦減容光,萬轉千回懶下床。  不為旁人羞不起,為郎憔悴卻羞郎。詩中表示她早已萬念俱灰,生命失去了原有的光彩,而...
壯士解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膽識的人手被毒蛇咬到時,能立即斬斷手腕,以免毒性蔓延。比喻在緊要關頭,能當機立斷,知所取捨。如:「為了維持全隊的紀律,教練只好壯士解腕,忍痛開除違規球員。」也作「壯士斷腕」。
咬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形容忍受極大的痛苦,堅持到底或下定決心。如:「為了讓病痊癒,他咬牙忍痛接受治療。」「只要你肯咬牙,這事兒沒有不成的。」《紅樓夢》第五二回:「只覺頭重身輕,滿眼金星亂迸,實實撐不住。若不做,又怕寶玉著急,少不得恨命咬牙捱著。」
剜肉醫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農家為了繳稅,忍痛把未抽的絲和未收的穀預先以賤價賣掉,就好像為了醫治瘡口,而挖掉一塊好肉。語本唐.聶夷中〈詠田家〉詩:「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穀;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後比喻用有害的方法濟急,而不顧後果。如:「政府施政的眼光要長遠,絕不可剜肉醫瘡。」也作「療瘡剜肉」、「挖肉補瘡」、「剜肉補瘡」。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