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10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忤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違背。《陳書.卷三○.傅縡傳》:「何得見佛說而信順,在我語而忤逆?」
2.不孝順父母。《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三:「狀上以打落牙齒為證,告了忤逆。」
忤逆不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父母不孝敬、不順從。《通俗常言疏證.家族.忤逆不孝》引〈串戲梆子腔〉:「哥哥,母親告你忤逆不孝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違背、不順從。如:「忤逆」、「忠言逆耳」。《孟子.離婁上》:「順天者存,逆天者亡。」宋.歐陽修〈縱囚論〉:「不立異以為高,不逆情以干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違逆、不順從。[例]忤逆、忤意
菽水承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語譯3 3.故事內容4 4.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5.例句 1.出處 《禮記˙檀弓下》子路曰:「傷哉!貧也。生無以為養,死無以為禮也。」孔子曰:「啜菽飲水盡其歡,斯之謂孝」。 2.語譯 比喻子女孝順父母,雖然是豆和水這樣平常的飲食,也能使父母歡悅。 3.故事內容 <<無>>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 戲綵娛親、承歡膝下、晨昏定省。 相反詞 忤逆不孝、孤犢觸乳、大逆不道。 5.例句 為人子女盡孝之道,最基本的便是做到菽水承歡。
置若罔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連。當時的大學士沈一貫素與禮部侍郎郭正域不合,郭正域曾是沈一貫的學生,但郭正域一直對沈一貫不服,時常忤逆他,沈一貫因此懷恨在心。妖書事發後,有人向他密告可能是郭正域所為。沈一貫知道郭正域的為人,不可能寫下這篇大逆不道的文章,但一直對過去的事情耿耿於懷,不願替他出言辯護,甚至火上加油,向皇帝暗示郭正域可能涉案。神宗聽了大怒,下令將郭正域關起來,並免去他的官職。其他大臣見他命將不保,趕緊去向沈一貫說情,沈一貫才出面解除了部分危機。經歷了這場事,郭正域雖然保住了性命,但他身邊的許多人卻受到牽連,自己也被罷官還籍,最後死於家鄉。朱國幀在他的書中提到這件事,認為沈一貫只因宿怨,對不利於郭正域的密報「置若...
荒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言行乖謬,不合禮法。[例]他為自己忤逆長上的荒唐行為感到愧疚。
笑裡藏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笑裡藏刀」典源作「笑中有刀」。這句話本來是用來形容唐初的李義府。當唐高宗要立武昭儀(即後來的武則天)為皇后時,李義府曾暗中出了力,所以後來擢升高官,獲賜爵位。他這個人,平常與人相處,外表謙恭有禮,說起話來更是語氣平和,又面帶微笑。事實上,卻是一個心胸狹窄,喜歡猜忌的人。現在既然當了大官,就希望別人來歸附於他。如果有人稍為忤逆他的意思,他就想盡辦法來陷害對方。因此當時的人形容他是「笑中有刀」,並且給他取了個外號,冠上他的姓,叫作「李貓」。意思是說他像貓一樣,貌似柔順,卻會害人。後來這裡的「笑中有刀」演變成「笑裡藏刀」,形容一個人外貌和善可親,內心卻陰險狠毒。
目中無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三》休說是世上有的物件,他要時定要尋來,便是天上的星,河裡的月,也恨不得爬上天,捉將下來,鑽入河撈將出去。似此情狀,不可勝數。又道是:「棒頭出孝子,筋頭出忤逆!」為是嚴家夫妻養嬌了這孩兒,到得大來,就便目中無人,天王也似的大了。卻是為他有錢財使用,又好結識那一班慘刻狡猾沒天理的衙門中人。多只是奉承過去,那個敢與他一般見識。
不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不孝、忤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