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28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念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佛教用語,指心念口誦佛名及經咒。《初刻拍案驚奇》卷六:「城裡城外,但是印施的,念誦的,無不生子,真是千喚千應。」
2.因惦記而常在話中提及。《醒世姻緣傳》第七七回:「你就有這們些瓜兒多子兒少的念誦我!」《程乙本紅樓夢》第三回:「剛纔老太太還念誦呢,可巧就來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惦記、懷想。如:「念舊」、「思念」、「想念」、「掛念」、「念念不忘」。
心思、想法。如:「邪念」、「雜念」、「善念」、「一念之間」。
吟誦、誦讀。通「唸」。如:「念經」、「念念有詞」。
就讀、研習。如:「念小學」、「念高中」、「念醫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讀出聲音。如:「朗誦」、「誦經」、「背誦」、「誦讀」。
讚美。通「頌」。如:「稱誦」、「傳誦」。
計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禮節、禁忌。《西遊記》第一三回:「你們出家人,偏有許多計較,吃飯便也念誦念誦。」
變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將佛經描述的故事,圖繪成畫,以便傳播佛法。變相曾流行於古印度及中國六朝、隋、唐之際。《五燈會元.卷一.弘忍大滿禪師》:「其壁本欲令處士盧珍繪楞伽變相,及見題偈在壁,遂止不畫,各令念誦。」
表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念誦。元.馬致遠《薦福碑》第二折:「取出我這筆墨來,……寫下四句詩。(做寫科云)將寫就了,我表白一遍咱。」
敲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敲打、擊打。[例]和尚敲擊木魚,念誦佛經。
一折短劇-明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折短劇-明朝一折短劇體制的形成,最早可溯源到“金院本”。據上海古籍出版社編印的《吟風閣雜劇》出版說明,短雜劇“今雖不傳,但可考知內容大抵雜採市井細事,以詼諧調笑為主,形式偏重於念誦對白以一場了事,不作多場情節貫串。”目前我們所能看到的最早的短劇是元末王生所作的《圍棋闖局》。但短劇創作成為一種文士階層作劇的風習,卻要到明中葉以後。而清中葉後雜劇又逐漸形成了短劇極盛的局面,如桂馥的《後四聲猿》,邊汝元的《鞭督郵》、曹錫鑿的《四色石》,以及徐曦的《寫心雜劇》等皆是。 特別是像桂馥的《後四聲猿》,嵇永仁的《讀離騷》,裘璉...
不動明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學密宗的護法菩薩。負責降伏一切惡魔,常做忿怒表情。《大毘盧遮那佛說要略念誦經》:「復當以不動明王持三聚土用澡浴。」也稱為「不動尊」。
快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曲藝。表演者通常自擊竹板和節子,按較快的節奏念誦唱詞。基本用七字句,押韻,或間以說白。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