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32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怨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怨恨悲嘆。《後漢書.卷七六.循吏傳.王景傳》:「兗、豫百姓怨歎,以為縣官恆興佗役,不先民急。」唐.唐彥謙〈和陶淵明貧士〉詩七首之三:「聽之不能寐,中有怨歎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懷不滿。如:「怨恨」、「抱怨」、「怨言」。
仇恨。如:「結怨」、「以德報怨」。
怪罪。如:「任勞任怨」、「怨天尤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中喜悅,發而吟詠。如:「吟歎」、「詠歎」。
讚美。如:「歎賞」、「驚歎」、「讚歎」、「歎為觀止」。
發洩心中鬱悶感傷而呼出長氣。如:「悲歎」、「歎氣」、「仰天長歎」。
跨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舊年歲末到新年歲初。《晉書.卷七二.郭璞傳》:「又去秋以來,沉雨跨年,雖為金家涉火之祥,然亦是刑獄充溢,怨歎之氣所致。」
劻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急迫不安的樣子。唐.韓愈〈劉統軍碑〉:「蔡卒幸喪,圍我許郛。新師不牢,劻勷將逋。」唐.白居易〈渭村退居寄禮部崔侍郎翰林錢舍人〉詩一百韻:「樂天無怨歎,倚命不匡勷。」
龍蛇之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時代晉文公因故流亡他國,得以回國後,就賞賜先前跟著逃亡的人,但卻漏賞了介之推。介之推便以蛇暗喻,陳己之怨。見《史記.卷三九.晉世家》。後用以比喻賞賜不及而怨歎。《後漢書.卷一九.耿弇傳.論曰》:「而蘇君恩不及嗣,恭亦終填牢戶。追誦龍蛇之章,以為歎息。」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